一個崛起的中國,已讓日本高層徹底驚恐了。
昔日的甲午戰爭,讓兩個國家已結下深仇大恨,這種仇恨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釋然的,日本在中國崛起後,必然要付出血的代價。
那些反對者們同樣驚恐,聽到這個觀點後也不再說話了。
稱霸亞洲,大東亞共榮圈此時早已破滅了。此時的日本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如何稱霸亞洲的問題了,而是如何保證日本不被中國清算。
山縣有朋這時說道:“只要歐美鬼畜支援我們日本,只要再度掀起一次對支那的瓜分浪潮,我們大日本帝國就很有可能渾水摸魚,再度進入支那大陸。因為歐美鬼畜離遠東太遙遠了,要想瓜分支那,只能靠日本和俄國。只要我們計程車兵踏上支那,就有可能奪取一塊龐大的生存空間。到時候我們大日本帝國只要武力上強大了,就可以不再聽從歐美鬼畜的指使。我們大日本帝國依舊有再度崛起的希望。”
大正天皇點了點頭,一錘定音的說道:“我們大日本帝國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必須忍辱負重,才能換取再度崛起的希望。”
第193章 日本低頭
日本政fu確定了策略,立即展開行動,此時已是非常緊急了。日本政fu一邊聯絡英國和美國,一邊開始加固鴨綠江防線,防止西北國防軍渡過鴨綠江,將戰火燒到朝鮮。
此時的朝鮮是日本的重大籌碼,朝鮮畢竟也有兩千多萬的人口,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而且還有不少礦產資源,特別是北朝鮮地區。
英國和美國,顯然對朝鮮會有興趣的。
向英國開放市場,是因為英國可以為日本提供海軍上的支援,英國也是這個時代最有錢的世界老大,自然要巴結。
美國則潛力巨大,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而且最為一個新興的殖民國家,美國的擴張‘欲’望比英國還要強烈,特別是對於殖民市場的擴張‘欲’望。
日本本土三千萬人,加上朝鮮、臺灣,人口達到六千萬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儘管這些人口的購買力不是很強,但是隻要經過開發,六千萬人裡面的勞動力不斷的勞動,總會慢慢有錢的。
財富是創造而得到的,而美國又有工業技術。只要從美國那裡獲得工業基礎,日本統治下的六千萬人口,就可以迅速獲得工業技術,從而使大量人口轉為工業工人口,為日本、英國、美國不斷創造利益。
而日本則透過開放市場,使經濟迅速發展,雖然要被英國和美國剝削,但是卻可以把餅迅速做大,並且還可以將英國和美國捆綁在日本身上,使其要不斷的為日本對華戰爭出錢埋單。
果然,正如日本所預料的那樣,美國直接上鉤。
相比西北政fu那虛無縹緲的‘意向’,日本的市場開放更為靠譜。美國財團立即有了強烈的興趣,並提出要注資日本的企業。
如八幡鋼鐵廠,美國就想要掌控。
美國不僅要進入日本,還要把資本注入日本財閥的企業中,這樣一來,就可以透過與日本財閥的合作,源源不斷的從日本及日本殖民地獲取長期的經濟殖民利益。
經濟殖民是一種更為先進的殖民手段,如英國那樣的武力殖民,只會引起被殖民國家人民的反抗,而且掠奪效率較低。因為殖民地的那些人,勞動力沒有充分的調動起來。
經濟殖民則非常隱蔽,普通民眾根本毫無意識。而且掠奪效率極高,讓被殖民國家的人民不斷的生產勞動,然後抽取勞動果實。
殖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利益。所以經濟殖民是更加高階的一種方式,隨著工業的發展,商品輸出能力的增強,經濟殖民逐漸將成為新的趨勢,英國的武力殖民手段將漸漸淡出世界舞臺。
日本甘心成為殖民地,自然也是有條件的。
首先是美國必須向日本提供貸款,而且是低利率的貸款,從而幫助日本改革軍事技術,並裝備生產先進的軍事裝備。
同時美國資本進入日本,還要為日本提供更為先進的工業技術,從而將日本統治下的六千萬人口的生產力提升上去,將這塊蛋糕做大,在美國吃了一口的情況下,使日本能吃到比原本更多的蛋糕,從而支撐與中國對抗的軍事支出。
對於這些條件,美國政fu欣然答應了。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日本願意開放市場,能從日本那裡獲取到不少的利益。畢竟日本統治下的人口達到了六千萬。
開放了市場的日本,不僅允許美國在日本及日本殖民地自由投資,甚至是八幡鋼鐵廠這樣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