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產值差不多,不過中國人口更多,所以能抽調的物資方面可能還比美國少一些。但是人多有人多的優勢,那就是兵力上比美國強太多了,而且不會因為徵召太多人入伍而導致生產的萎縮,如果中美展開長期的消耗戰,那肯定是中國勝出,不過前提是真正的統一。
歐美此時都意識到了********的崛起,特別是西北派系已愈加強大。因此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都想將********拉進他們的陣營當中。
不過面對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的拉攏,沈凝雲卻是不為所動,並公開宣佈西北國防軍將嚴守中立態度,並告誡其他各軍,不要試圖參與這場戰爭。
中央方面,黎元洪和段祺瑞則在兩大陣營的遊說中搖搖晃晃,但是自沈凝雲表達了態度之後,雙方的在這個問題上的爭執算是暫時消停了下來。
這場戰爭顯然是歐洲人在狗咬狗,********參與進去本身也不會獲得多少利益。
賠款?
實際上沒多少錢,安心發展一下,就比要到的賠款還要多。
領土?
要搶地盤,何必參與這場戰爭,中國周邊到處都是地盤可以搶。
何況此時********經濟發展動力強大,內部矛盾雖然未能徹底解決,但是經濟繁榮之下,內部矛盾被緩和了。
既然沒有拉動經濟的需要,也無將矛盾引向外部的需要,那麼戰爭自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還是坐看狗咬狗,大發戰爭財來得好。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給********帶來了很大的利益,最主要的利益當然也就是表現在造船業方面。
因為英美商船被大規模的擊沉,英國的商船訂單全世界到處丟。
只要是能造船的,他們都買。
而且造船業的利潤從最初的200%左右,已經上升到了300%,英國實在是沒辦法了。
如果商船損失太大,就會造成海運體系的崩潰,進而導致戰場上的崩潰,英國是一個島國,對海運是非常依賴的。
在商船被大量擊沉後,只能選擇不斷的買。
英國幾百年的殖民戰爭下來,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這樣的情況下,********的造船業是開足馬力的進行生產。
特別是船塢的建造也在1917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1917年5月,杭州灣建造了一座排水量為5萬噸的船塢。並開始在這個船塢和周邊的造船臺建造一艘5萬噸級排水量的集裝箱貨輪。
集裝箱這種東西,此時全世界也只有********在用。
而且正在迅速普及,財團丟下了大筆的投資,很快在各省建立了貨櫃車、火車、集裝箱貨輪組合的集裝箱運輸系統。
往日沒有集裝箱,卸貨非常麻煩。
如今有了集裝箱,直接把箱子吊起來,然後在汽車、火車、輪船之間快速裝卸,大大提高了裝卸效率,同時還減少了人工投入。在時間和人力上都節省了,效益自然也就凸顯了出來。
這也是一種生產力的提高。
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同時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工作。
不過這種發展模式,需要大量人才,所以教育是不可鬆懈的。這一年********透過義務教育法案,全國教育體系的建設有充足的資金投入,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了。
而西北各省的人才培育更早,已堅持了十七年,此時每一年畢業的學生,數量已極為龐大。
這些學生正好彌補了當前********發展的需要,並帶動其他各省的行政、法制、民政、稅收、教育、工業走向正規化、高階化。
這年5月,正是初夏時節,西北來了一位三十多歲男子,他叫楊度,昔日袁世凱席下第一幕僚。
楊度是湖南瀟湘人,祖先世代務農,到他的祖父楊禮堂參加李續賓部湘軍,任哨長,正四品都司銜。大伯楊瑞生隨其父參軍,父子同在一營。在三河之戰中楊禮堂陣亡,楊瑞生死裡逃生。楊瑞生後來因軍功升為總兵,駐歸德鎮、朝陽鎮等地。
他出身貧寒階級,對民間疾苦極為了解。一路上他也不坐火車,而是帶著兩名僕從騎著馬一路走一路看。
相比關內一些省份農村的凋敝、閉塞、落後,西北的農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裡農村人口很少,甚至是很多村子都已不存在了,大多都進入城鎮。
但是在這些人數稀少的農村,卻遍地都是農機。這裡的農民,竟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