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部分

是短短几年達到這樣的程度,已是非常迅猛的發展成果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時的********,在造船能力的擴張方面已經走上了正軌,開始鬼雪球一般的擴大船隻建造能力。

就在英國佬被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中國民族財團卻突然推掉了一部分英國商船製造訂單。

這對英國來說絕不是一個好訊息。

但是對於財團來說,貴金屬這個東西並不是追本質的追求。儘管幫英國佬建造商船能獲得豐厚的利潤,但考慮到過幾年可能要撕破臉了,因此貴金屬這個需要花出去才能產生作用的東西,需求不是那麼大了。

財團過去幾年大部分的造船能力都幫英國生產訂單去了,因此遠洋運輸公司的商船噸位一直增長緩慢,到現在財團旗下的遠洋運輸公司只有150萬噸商船。

考慮到戰爭的需要,以及可能被歐美封鎖,自己的商船噸位必須增長。

同時一些船塢要造軍艦,也不再幫英國製造商船,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新造的八座五萬噸級船塢所製造的5萬噸級集裝箱商船,是不向他國出售的玩意。

海軍自戰勝日本聯合艦隊之後,軍費一直在增長。不過兩年多近三年時間內只建造了4艘3萬噸級的華東級戰列艦,分別是江蘇號、浙江號、福建號、江西號四艘戰列艦。還有4艘在建造計劃中。

雖然軍艦造得少,但是這幾年海軍卻沒閒著。大量的資金被成億成億的投入技術研發之中,動力、裝甲、航母、聲納、潛艇等等技術專案研究經費一個比一個高,已儲備大量的先進技術。

渤海海戰中俘獲的日本戰列巡洋艦金剛號則被改造成了一艘航空母艦,不過效果不是很理想,起降有一定問題,雖然進行了克服,但是高海況情況下很不方便。

海軍很快制定出了1918年下水5艘航空母艦的計劃,這個計劃的落實很迅速,造船公司馬上騰出了五座4萬噸級的船塢,這5艘航母的排水量計劃是在3。8萬噸。

航速32節,作戰飛機為120架,這個噸位和航速都是非常先進的了。不過自海軍得到大量經費用於研發後,船舶動力技術再度突破,已經完全能夠實現這樣的速度。

五艘這樣的航母,可以在海上佈置起600架飛機,而此時世界各國還沒有航空母艦,戰鬥機都不需要幾架,所以這些飛機大部分都可以是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

至於航母建造技術,實際上並沒有太多複雜的地方。後世中國之所以很長時間內造不出航母,第一是沒那個需要,第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艦載機重量越來越大,一架飛機普遍重達一兩萬公斤。

這個時代的艦載機卻是不同,這個時代的艦載機比較輕便,重量較低,對技術也沒有那麼高的要求。

基本上這個時代的航空母艦,就是船隻夠大,甲板夠長夠寬,不會被降落的飛機撞個洞出來就差不多了。

而這五艘航空母艦的建造則是極為絕密的,全都放在舟山群島中的造船廠,這些造船廠都是軍事造船廠,向來都是軍事化封鎖的地方。他國間諜想要窺探裡面的情況非常困難。

對於航母的建造,還是十分保密的。

另一邊,戰列艦方面則是建造8艘華東級戰列艦,加上原先的8艘楊波級戰列艦,華東艦隊將擁有16艘戰列艦。

儘管楊波級戰列艦看上去已經落後了,實際上卻不然。

因為有了航母之後,戰列艦的對拼已經少了,這時候的戰列艦就算是噸位沒那麼大,但是卻可以擔任防空和反潛的作戰功能,給航母提供保護。所以楊波級戰列艦依舊可以繼續服役,甚至是服役非常久,期間只需要對動力系統進行一定的升級,並對武器進行改造一下,加裝高射炮、機槍和深水炸彈這些東西就可以了。

海軍方面這一年下半年,終於是拉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軍艦製造。而此時建造軍艦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技術是最先進的。

不像前兩年建造的軍艦,可能還沒造出來,就已經落後了。

就如日本的扶桑級戰列艦,開始製造時中日戰爭還未開始,當時來說2。5萬噸級的戰列艦確實是很先進的。

不過沒等兩年,就跟不上華東艦隊戰列艦水平了。華東級戰列艦一出來,噸位還比扶桑級戰列艦多了5000噸左右。就連原先的楊波級,效能都未必會比扶桑級要差,儘管排水量比扶桑級戰列艦少了2000噸。

日本政fu自甲寅年(1914)戰敗後,經濟一度觸底,不過在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