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只要生產力上去了,就算是經常打仗,老百姓依舊可以不斷的富裕起來。
究其根本,還是生產力的問題。
現在的西北工業技術已經到了能夠生產大型農機和挖掘機等施工機械的程度,生產力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這使得沈凝雲更加有打仗的底氣了。
所以協約國的這種限制中國資本商品輸出利益的辦法,實際上是威脅不到西北政fu的。特別是現在西北政fu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西北發展起來的中國民族財團並不是那種只看錢而沒有國界的國際資本財團,中國民族財團是有國界的,更看重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富裕起來,能不能享有外部經濟殖民的福利。
日本政fu間協約國的干預不起效果,則命令臺灣八十萬日軍不惜一切代價和不計一切方法,儘量拖延戰爭時間,希望能夠撐到英美從歐洲抽出精力的時候,到時候說不定會有轉機。
********西北國防軍在臺灣中部張華地區成功登陸後,日軍便在臺中地區節節敗退了,臺中地區地處平原地帶,沒有什麼便於防守的地區,日本政fu也知道在臺中地區擋不住西北國防軍,因此很快就把臺中地區的兩個師團向臺北地區撤離,臺灣中部地區迅速被西北國防軍軍收復。
臺灣地區的老百姓見西北國防軍打過來了,全部都歡天喜地,雖然日本長期在臺灣施行同化政策,但是日本攻佔臺灣才23年,那些中老年一輩的人們都記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
雖然此時的臺灣有一部分的人已經被日本政fu成功的同化成了二鬼子,但是大部分的臺灣百姓都還是明白,自己是個中國人,日本則是侵略者和掠奪者。
日本在臺灣的瘋狂掠奪也造成了臺灣百姓的頻繁反抗和起義,但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每次都失敗了,而如今中國****臺灣,這個訊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全臺灣傳傳開了,很多臺灣百姓都紛紛前來助戰。
西北國防軍迅速在臺中地區站穩腳跟後,立即在臺中修建機場,以方便空運物資,同事開始在臺灣修建人工港口,臺中港的修建也因為軍事行動被迅速實行下去,在港口還未修建起來的時候,只能靠空運和大量的中小型船隻來運輸物資。
臺中的日軍撤往臺北,名義上是拖延時間,避免損失,但實際上卻是怯戰的表現,上次在鴨綠江兩岸爆發的中日戰爭,實際上已經把日本陸軍打得到現在聽到西北國防軍的名字依舊感到畏懼。
日本陸軍那些經歷過中日甲寅戰爭計程車兵和軍官都明白,中國西北國防軍的武器裝備要比他們好得多,而且西北國防軍的軍事素質非常專業,並不比日本來的差,甚至是比日本還要強上一些。
當軍事素質都差不多的時候,必的就是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同時比的也是兵力。
而當時代發展到這個時代,每次大規模的戰爭很可能就是幾百萬人的規模,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有那麼多的職業軍人,所以這個時候雙方士兵都是一群拿起武器的農夫,軍事素質也都是半斤八兩,於是就開始比拼飛機大炮、戰車軍艦了。
德國兩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失敗之處就在於此,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因為前期有大量素質高的職業軍人,所以把敵對陣營打得節節敗退,中後期就出問題了,因為那些職業軍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開始換上一群農夫上戰場了,這個時候物質上一旦比不上就難免走上失敗的道路。
日軍此時唯一比********有優勢的地方就是洗腦用的武士道精神,很多時候日本士兵悍不畏死,但是如果沒有被那種氣機所感染,那麼日本士兵還是很怕死的。只是很多時候悍不畏死也無法改變戰爭結果,特別是西北國防軍的整體意志也非常強悍,加上武器裝備強大,完全不怕日本人發動的自殺性進攻。
臺中日軍的撤退,實際上就是日本陸軍在畏懼之下,有意無意的怯戰罷了。不過臺灣北部的日軍兵力此時達到了六十萬,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殲滅掉的,特別是臺北地形更為複雜一些。
4月的臺灣已經進入了雨季,天空中的細雨下個不停,也下得令人心煩意亂。就算是西北國防軍此次對臺作戰,很多都是華東地區招募計程車兵,但是誰也不喜歡這樣連綿的陰雨。而那些西北來計程車兵,則是非常不適應潮溼的氣候,不過也無大礙。
有一些士兵則在臺灣感染了流感,不過在中醫的治療手法下,倒也沒有多少傷亡,臺灣地區經過漢人多年開發,也不是窮山惡水之地,疾病方面也不很頻發。
沈凝雲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