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的美國就是這麼搞的,讓非洲那些國家種一些經濟作物,那些經濟作物又不能吃,又賣不了幾個錢。種糧食?抱歉!美國人不讓他們種。如南美的一些農民的土地,都被直接噴灑除草劑,就得種大豆,別的不能種。於是那些能為一戶人家提供大部分所需的小農場什麼的,都被美國人用機器給推掉了。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也開始這麼搞了,甚至是能夠輸出大量大米的暹羅,都開始減少普通的水稻種植面積,改種香米、黑米等優質出口大米,以及大豆等經濟作物。
中華民國開始掌控糧食,大量的土地開始完成機械化種植,每年只需要那麼一點點農民就可以生產出大量的糧食,然後除了供應中華民國自己所需之外,則是將糧食出口到那些經濟殖民地,這個時候糧食的價格也就變成了中華民國說的算,想高就高,想低就低。
而那些附屬國生產出來的經濟作物卻是不同,其價格不是那些經濟殖民地的農民說的算的。因為他們分散,而中華民國又可以操縱價格,所以中華民國這個時候就可以在進口這些經濟作物的過程中剝削一筆,只看向剝削到什麼程度,那些國家的農民有錢了就壓榨一下,差不多沒錢了,就讓他們過個好年景。
中華民國內部的經濟作物種植,則是那些產值高的保留下來。例如茶葉,現在也一般都是保留那些名茶。一般的茶葉,則分包出去給附屬國生產一部分,另外國內也保留一部分,保留的這一部分,都是品質好一點的茶園,然後到印尼去招一些土著過來到茶園做工。
中華民國的土地除了生產糧食、棉花、大豆之外,就是大量種植私用玉米,然後將玉米真整棵青貯充當粗飼料,用豆餅和魚粉當精飼料進行大規模的肉類養殖。
而在草原上,則是開始種植人工草場,提高草場的產出。中華民國的草場極多,草場經濟有很大的前途。
每年草原上能夠生產出大量的肉類、皮革、羊毛、奶製品。如今中華民國的生產力自然不是原先那些遊牧民族可以比的,草原上的產出大大增加。首先是因為草場肥力的改善,草原上甚至已經開始用飛機來施肥了,同時在草原上播撒草種,儘管還比較粗放的植草,但是卻是可以減少那些不能被牲畜食用的雜草。
牲畜過冬也有保障,有供暖裝置,入冬前也會儲藏足夠的青貯玉米和豆餅、魚粉這些精飼料。
在防疫方面的措施也不是那些遊牧民族可以相比的,因為比較集中的放牧,所以管理技術比較強。
並且正在不斷的提升個人產值,財團正在研發自動化的飼養裝置。
目前財團已經研發出一些結果了,搞出了一種以人工草場為基礎的自動化養殖模式。
即開闢出人工草場,增加土地牧草產出。施肥、播種、收割都用機械完成,草料運輸也透過汽車完成。
自動化加工、餵給。以圈養為主,不時趕出去放放牧。
這樣一套裝置下來,投資可不小,但是個人產值很高,一個牧民就能看守很大一片牧場,產出很高。
至於後面的加工,則是飼料出來之後,送到附近的屠宰場去宰殺、剪毛。
草場改良方面,很多時候則是缺水。人工草場的建設,一般是先進行堆肥,增加有機物養料,然後施加化肥。把雜草除掉,全部種上牧草,加上充足的灌溉和光照,牧草產量很高。
水以後也不缺了,貝加爾湖已經有一半變成中華民國的了,中華民國可以從貝加爾湖抽水到蒙古草原上灌溉了。
灌溉方法則是採用噴灌,噴灌成本低廉,比傳統的水渠澆灌更能合理利用水資源,不過節水方面比不上滴灌。不過滴灌成本太高,維護麻煩。噴灌成本低,而且不需要經常維護。
缺水依舊是個難題,貝加爾湖的水雖然多,但是卻很難調。畢竟蒙古高原海拔上千米,調水有點難。
如果直接引水到新疆,還得穿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中蒙界山………阿爾泰山脈。走這個路線的話,必須打隧道。
而且貝加爾湖每年有五個月的冰封期,如何保證調水的水管不冰凍是個大問題。所以西北的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還是受水資源制約的。
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合理開發。所以中華民國當前在西北的耕地面積增在逐漸縮小。缺水的地方絕對不過度放牧。
而那些水資源豐富的草場,則建設人工草場,可以使畝產牧草增產5到10倍。只要有一億畝的人工草場,就相當於有了七八億畝的天然草場。
另一方面,則是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