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冷又不安全,乾淨就不說了。在維也納火車站睡的那一夜,陳逸飛看見對面就是希爾頓酒店,他就想,如果有一天我成功了,我有錢了,我一定要到這家酒店住上一晚。可是,後來成功了,有錢了,卻因為忙,沒那個時間。陳逸飛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在我一貧如洗時,經朋友介紹,進入一家專門為博物館修畫的公司打工。我的運氣算是不錯的,修補的畫都是一些世界名畫,接觸到大量古典作品,在修補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可貴的經驗。打工打了一年,我也存了些錢,就把這份工作辭掉了。老闆當時很驚訝,因為修補名畫的工資不算低,他問我為什麼不做了,我告訴他,我的心願是成為一名畫家,而不是一個修畫、補畫的人。辭工之後,我花了400美元買了一張去歐洲的聯票。因為沒有錢住旅館,天天睡在火車上,一個多月的旅行中,我參觀了歐洲所有重要的博物館,得到了不少的啟示。”(姜蘇鵬:《陳逸飛:答案在風中飄》,《中華英才》1997年第13期)這段清貧的經歷,後來沉澱為陳逸飛巨大的藝術財富。
歐洲旅行觀摩的另一個結果,是他越來越強烈的思鄉情緒。歷來的遊子大多都是這樣,滿世界地跑,跑得越多,跑得越遠,鄉愁就越加重。結束這兩個月的歐洲之行,陳逸飛從歐洲回到祖國,一頭扎進生他養他的江南水鄉,鑽進老街老巷、小橋流水,重溫兒時舊夢。在家鄉小住一段時間,既解了鄉愁,又積累了創作素材,補充了生活,為新一輪的創作做了題材上的準備。沒想到江南之行,既成就了周莊,又成就了自己。“周莊的橋幾乎座座都有故事和軼事,永安橋、全功橋、太平橋、福洪橋、普慶橋……橋的名字融入了人們美好的願望。而這些形狀各異的橋更是令古鎮生輝,為水巷添色。倒映在水中的如虹拱橋化成了圓月亮,在水中抖動著清輝。周莊雙橋是凡到水鄉的人必到的古橋。雙橋是建於明萬曆年的世德橋和永安橋的統稱,兩橋聯袂而築,交叉相連,樣子如古代的鑰匙,俗名又稱鑰匙橋。80年代,旅美畫家陳逸飛回國來周莊寫生。他創作的《故鄉的回憶》等三十餘幅作品在紐約的哈默畫廊展出,立即引起了轟動。從此《故鄉的回憶》使默默無聞的周莊成為世人嚮往的天地,鑰匙橋(即雙橋)就像開啟國際交往之門的鑰匙,給古老的周莊吹進了現代文明之風。”(金磊:《中國第一水鄉——周莊》,《東方》2000年10月)後人記下了陳逸飛的江南水鄉之行。
秋後返回紐約,陳逸飛就安靜地躲進畫室,整理歐洲之旅,整合江南舊夢。
結緣畫廊
這一年的年底,陳逸飛與紐約的哈默畫廊簽約。哈默畫廊是美國最有實力的畫廊之一,這個簽約,意味著陳逸飛在美國的被認可,意味著他的畫在美國有了市場。人生把握好重大機緣以後,與此相關的小機緣就會到來。孤身一人闖美國,這是個大機緣,後來還有一系列的相關機緣。一個偶然的機會,陳逸飛在哈默畫廊與陳立家先生相識,陳立家先生對陳逸飛的作品倍加讚賞,認為這樣優秀的作品一定能在美國找到市場。陳立家先生熱情而得體地把陳逸飛引薦給哈默博士,哈默博士看了陳逸飛的畫作,立刻發生興趣,看到了陳逸飛巨大的藝術潛力。經哈默博士得當的推薦和精心安排,陳逸飛得以與哈默畫廊總裁利博維茲結識,使他有機會與畫廊簽約,有機會在畫廊安排下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作為一個畫家,這是走向社會走向市場的客觀條件。每每提起哈默博士對自己的欣賞和提攜,以及與哈默畫廊的成功合作,陳逸飛都說,這個機遇讓他終生難以忘懷。
經過與哈默畫廊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1983年10月3日…22日,哈默畫廊為陳逸飛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哈默對陳逸飛的作品很滿意,在為畫展寫的前言中稱讚說:“陳逸飛全然投入,這是任何一個青年畫家在發展自己的格調時不可或缺的,也是任何一個能變成大師的畫家所應具備的條件。在陳的繪畫裡,他喜愛柔和的線條和低沉的色調。他畫得頗為概括,覺得細節會擠掉觀賞者對繪畫的感覺。他的畫是接近詩的,因為他只是在提示而非肯定。他喜歡簡單平易的主題,認為這些才是重要的,才能促成新的趣味。他在身邊各處看到美,他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感受美,也相信美更能豐富自己。”(哈默:《繪出中國夢畫展圖錄》前言)由於這種滿意,畫廊購買了陳逸飛展出作品中的其中12幅。1983年,陳逸飛的作品還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舉辦的“繪出中國夢”活動及康州新英倫現代藝術中心展出。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五章 旅美十年創輝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