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這樣的結論,也可謂驚世駭俗了!但它等於說,鍾馗打鬼,鬼的出現,鬼的增加,全該鐘馗負責一樣,實在不可理喻了。觀此心態,不客氣地說,這就是曹先生鄉愿的一面了。
曹先生無疑是文史名家,但讀他的著作,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居香港時所寫,多處不免予人蘇東坡之嘆:世間事忍笑容易,讀王祈詩不笑為難——因了曹先生的理想化、幼稚冬烘,因了他的“距離產生美”,因了他的一廂情願、他的烏托邦情結,我們也真個是“讀曹聚仁不笑為難”!他這一類時時跳出的論點,實在是解剖很不中腠理,雖飲水而冷暖卻不自知,只好叫人大搖其頭了。
唐德剛先生不同,他在《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一書中也曾對孫中山性格中倔強的因素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詳加釐正;但在總體上,即於人物的關鍵之點的把握,卻有遠遠超出曹聚仁只會掉以輕心埋怨人的深湛眼光。他說:“孫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最高層領袖中,鳳毛麟角的Modern man,是真能擺脫帝王官僚傳統而篤信民權的*政治家。”唐先生認為,孫著《民權初步》的重要性還在《建國方略》《三*義》之上。他舉孫中山親自動手翻譯一本議事規程的小書為例說:“就憑這一點,讀史的人就可看出中山先生頭腦裡的現代化程度便遠非他人所能及”(《胡適口述自傳》四章注第四條)。
孫中山先生周圍的幕僚
中山先生雖以幕僚面目走向社會,卻終因社會情緒大為不堪,*瀰漫,荊榛滿目,至難進行。先生感慨風雲,悲憤時局,乃毅然變更途轍,挺天縱之大聖,而為有史以來中國*革命之精神領袖,逐步地在先生周圍又聚集起無數志行堅毅、學問湛博的一批青年幕僚,作為先生的助手,負劍海國,戎馬倉皇,孜孜矻矻,推動中國革命,向皇權專制發起了總攻。
日本志士對中山先生傾心拜服,“孫逸仙之為人,志趣清潔,心地光明,現今東西洋殆無其人”(《孫中山年譜長編》341頁)。同樣,這批青年志士,仰慕先生人格高風,咳唾珠玉,以親接謦欬為榮幸,願以頭顱頸血,追隨先生革命。
他們從長久的歷史,如磐的現實,深知無法進行些微的改良,因所謂改良,無異與虎謀皮,只能說而永不能行,必以鮮血洗滌人心,予社會以當頭棒喝。他們在先生周圍,傾吐胸臆,指畫大計,扳談經旬,日夜不厭。
在孫中山的旁邊助手很多,早期最重要的就是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這三個人,他們是孫先生手下最得力的幹部。《馬君武文集》說,他們三人中,先生最信任朱執信,執信長得身材矮小,從外表看去像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但是他非常聰明,理想也很高,商量事情的時候總理對胡漢民他們還常有爭論,但是對朱執信則不然,不管什麼事,只要朱執信一講就行。他的膽子也非常大,自己率領數百兄弟攻打虎門炮臺,同時也在戰鬥中壯烈殉難。朱執信先生有言:“人類更高階之感情,果何所求乎?曰:自由光榮之生,心安理得之死。”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木百尋滄海萬仞:時代巨人及其幕僚(5)
以孫先生的坦蕩襟懷,連袁世凱都不得不承認的。
孫先生的助手或幕僚中,他們是中西文化相摩相蕩中造就的一代知識分子,絕非北洋政客可以望其項背。他們和北洋幕僚的重大區分乃是後者長於機變,頗識權謀,甚至務為欺凌,包藏禍心,當其以武力伺機控制行政系統之際,那就不惜為鬼為蜮,翻雲覆雨了。聲色貨利、政以賄成是其最後的依歸依託。而孫先生的助手們,受其影響,哪怕齧雪吞氈,總保持大節的偉岸。二次革命後的軍政府時代,當孫先生、胡漢民移往上海後,馬君武等留廣東,以譯西書、飼家禽過日子。1919年9月馬君武致胡漢民函件:達爾文《物種起源》譯成已久,無資付印,在此兼養羊牛,費去三千元,無利可獲,養雞十餘隻,連日為碩鼠偷其四五,昨夕夜深聞雞呼救,點燈視之,又少一隻……胡漢民復馬君武函,則全用他並不擅長的白話文字,像書法中的童體,頗有稚趣:來信和大作收到,仲愷、執信都歡迎到了不得,現第三期業已交去,你的大作只好留在第四期……可憐現在社會,難道哪一個不怕米貴,但是民食問題都還沒有人想辦法解決……你又是一個喜歡研究進化論的人,我唯有禱祝你加工竣稿出版,大家就有好書看了……
馬君武,1916年7 月30日代表孫中山會長在*鐵道協會歡送國會議員大會上作演說,他分幾端闡述:闡述了孫先生的鐵道思想,實行的主要障礙,出口、進口貿易的多寡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