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的資金,他緊緊地捏著,拒不交付使用,使人寒心。
與康有為同時,章太炎脾氣巨大,表現為暴躁;劉師培的脾氣很拽,如不合其意,則表現為叛變;康有為脾氣也甚澎湃,表現為偏執尖銳。章太炎不合他意,就罵人家“滿朝都是魏忠賢”,意為天下只有他一個好人。康有為道不行,就更加好貨,這是不是一種補償心理呢?
包括戊戌變法在內的許多社會變革,康氏的性格因素使其希望變得更加渺茫。這是性格的細枝末節影響大事的例證。
他夢寐都想棲身聖賢之列。他的《大同書》“大地萬國之人類皆吾同胞”,懸鵠不可謂不高。中年時期,1895年秋,他到南京找張之洞,要求贊助強學會的南方分會,張氏待之為上賓,但康氏拒絕任何一點張氏提出的修改意見,他絕不做學術人格上的半點讓步。結果張氏竟收回原先贊助他的打算。
辜鴻銘算一保守人士,但辜氏對康有為也頗有看法。辜氏在張之洞的幕中為英文秘書,他評價康有為說:“自私自利而具野心,但又缺乏經驗、判斷力和方向。”(蕭公權《近代中國與新世界》20頁)
自視甚高,愈加專斷,不能容忍旁人意見,且將他人思想認為太尋常,太無價值。錢穆也說康有為是一“領袖慾至高之人”(《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以學術、學問、想法影響社會,中國士子歷來有之,至康、梁更甚。學問影響社會,必有一定途徑,通常是透過影響社會實力人物,最高當然是影響皇帝,在清末皇權崩潰,大大小小的軍閥強人,就是微縮了的大小皇帝。但在康有為,只要是他想出來的念頭,任何人不能動搖,自信到自誇,到幻想,到以幻為真。他的自編年譜,說他少年時就“慷慨有遠志”;他的慷慨,削弱於他的好貨嗜利;他的遠志,則受阻於他的貪鄙固執。
名利烤灼 謀士流竄
那時候的智識者,充當大小霸王的幕僚,實為時髦行業。社會流竄著謀士,名利烤灼他們的屁股,不特猴急,也很受用。乘著兵荒馬亂,四處起鬨。他們韜晦,背叛,謀劃,欺詐,表現,表演,修書,借兵,不甘寂寞,以期在政壇樹立他的行為藝術。端方的外圍幕僚劉師培,就是這種典型。
劉師培熱衷功名利祿,他和他太太何震到上海,張皇國學,譏刺時政。《民報》發刊後,他擔任撰述,宣揚革命。期間參與萬福華行刺殺王之春的行動,乃以激進面目示人。
1907年春,劉師培夫婦東渡日本,結識孫中山、黃興、陶成章等人。在章太炎主持的光復會時代,他是一隻健筆,他改名劉光漢,意謂光復漢族漢物漢文化。在日本時,他老婆喜歡拋頭露面,交際肇事。他和章太炎等鬧掰,1907年底由何震出面,被端方收買,遂投向端方,辛亥革命前三四年,他入了端方的幕,作他的《上端方書》,獻“弭亂之策十條”,當幕僚當到骨子裡頭去,實為暗探。劉師培乾脆甩開膀子當偵探,監察學界動向。他老婆於此道也積極從事。因黨人被捕事,王金髮曾持槍找他拼命。 。。
機會主義者的機會(10)
其後公開入端方幕府,為端方考訂金石,兼任兩江師範學堂教習。端方調任直隸總督,劉師培隨任直隸督轅文案、學部諮議官等職。1911年隨端方南下四川,*保路運動。端方出鎮四川,正值革命方殷,被殺頭謝天下。劉師培危在旦夕,在資州被革命軍拘捕。辛亥革命勝利後,由孫中山、章太炎電謝無量諸人諒解保釋。後任成都國學院副院長,兼四川國學學校課。此後他在北大教書,但也不安於位,靜極思動,到了1915年,楊度等人將其抬舉出來,袁世凱加委其為公府諮議,他上了一道駢體文謝恩。
楊度發表《君憲論》,他就作《國情論》與之配合,並撰文告訴他的同盟會的熟人,叫他們不要再鬧了,排滿已經成功,可以君憲復古了。
袁世凱先後給他參政、參議、上大夫等崇隆職位,他是很受用的。但在籌安會的運作空間裡面,楊度才是唱大戲的主角,他還只是敲邊鼓的棋子。袁世凱那短命的皇帝夢破滅後,他也受到通緝,逃往天津,窮愁潦倒。不久他死了,他的太太也瘋了。
關於劉師培,《馬君武文集》說,劉氏讀書特別聰明,他看書不是我們一行一行地看下去,而是一頁一頁地翻看過去,真所謂一目十行。可惜他的老婆不好,貪財好貨,到後來就倒向袁世凱,成為籌安會六君子之一,到袁倒臺後兩年,他也死了(《馬君武文集》747頁)。
黃節致函蔡元培說:“申叔為人,反覆無恥,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