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部分

見趙匡胤猶疑不決,急道:“兄長,你不會到了此刻才想不做天子了吧,帳外二十萬將士可都在看著你啊!”…;

趙匡胤聽了二人的話,沉吟了片刻,長嘆一聲才說道:“且待我出去會見諸將,向他們曉諭道理,穩定一下軍心,再安排回師京城之事。”

說畢,趙匡胤在二人侍候下,匆匆梳洗完畢,穿上甲冑,走出帳來。只見眾將環立於帳外,高懷德一見趙匡胤出來,便道:“三軍無主,一致請擁立點檢為天子。”

趙匡胤正欲開言,苗訓和楚昭輔早已把暗地準備好的黃袍取出抖開,一左一右,從身後走上前去,替趙匡胤穿在身上,高懷德見了,懷中掏出令旗一擺,只見眾將及士兵一齊下跪朝拜,齊呼萬歲,聲徹陳橋驛荒野。

趙匡胤深吸一口,緩緩說道:“如此大事,你們不和我商討亂來。我受先帝深恩,今屍骨未寒,便代其天下,讓我如何面對天下悠悠眾口?”

趙普道:“完成先帝結束亂世之未竟事業與心願,正是報答先帝的最好做法,於先帝子孫,妥加優待,使之安享快樂,也便無愧於心了。”說畢,諸將一致請趙匡胤上馬,回師汴京,登皇帝位。

趙匡胤萬般無奈,只覺得身處幻境中一般,腦海中種種往事浮現,心下感慨萬千,唏噓之下只得說道:“要我回汴京,需遵我三點,第一,幼帝和太后,我當北面事之,爾等決不可冒犯;將士非有命令,不得擅入宮閾。第二,京內大臣,都是我舊日同僚,爾等對任何一人,都不得隨意欺凌;第三,不準乘機搶掠府庫和富庶百姓,不許進入所有官員百姓私宅擾民。這三點你們必須做到,並嚴格約束部下,違令者斬!如能做到這三點,我便同意回京,如做不到,我死也決不回去。”

眾將忙說:“謹遵萬歲旨意!”趙匡胤這才下令,向汴京回師。並且先派了李處耘和楚昭輔快馬入城。讓李處耘先通知石守信、王審琦二將,嚴守京城內外城門,讓他們注意維持京城治安,然後再通知宰相範質、王溥正式告知擁立新君之事。楚昭輔則赴府,稟告匡胤母親及家人,並安排兵馬安定和保護家屬,二人領命去了。

眼望著趙匡義大軍緩緩開拔往南而去,陳橋驛的驛丞洪寧那渾濁迷醉的老眼放出光亮來,口中低聲喃喃的不斷祝禱道:“老天保佑,但願徐將軍能平定這場禍事。”

他身旁孫子洪田定低聲道:“阿爺,有你盜取的趙匡胤他們的手書,徐將軍一定能成功的,徐將軍是不敗的戰神,他一定會平定這場亂事的。”

原來徐皓月和英家商隊一起回京之時,偶然之間發現陳橋驛有趙匡胤的信使透過,往真定而去,定是和慕容延釗以書信密議起兵之事。回到京城之後,徐皓月便和魏仁浦商議此事,魏仁浦掌管樞密院驛站諸事,便想起這陳橋驛的驛丞洪寧來。洪寧和魏仁浦相熟,魏仁浦初為後晉樞密院一名小吏之時,便和洪寧認識了,素知此人忠義,深恨契丹人,當下建議找此人相助。

當下徐皓月便喬裝了和魏仁浦一同趕到陳橋驛,徐皓月以真相和洪寧說了,洪寧當即表示願意襄助徐皓月。洪寧便等趙匡胤信使到驛站之時,灌醉信使,套取了趙匡胤信函的印鑑和火漆樣式,洪寧為驛丞,對信函印鑑、火漆見得多了,仿造起來毫不費力。魏仁浦尋人模仿趙匡胤的筆記,徐皓月口述了寫下了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兩封信。所以才有前面石守信和王審琦被信函所騙之事。…;

但此刻趙匡胤大軍還是起了兵變之事,洪寧和洪田定勢單力薄,無法阻攔,只得默默的祝禱,希望徐皓月能平定這次的亂事。

趙匡胤在陳橋驛留下了一隊五百餘人的兵馬駐守,洪寧倒是給這隊兵馬的都校準備了一桌酒菜,陪著那都校和幾個都頭吃喝了一陣,酒過三巡幾人都醉了,洪寧便以話語套之,問起都校領兵留下的目的。

那都校醉眼朦朧的笑道:“老洪,你這酒不賴,稍後要多備些,真定的慕容延釗將軍還要領兵回來,稍後會在你這陳橋驛駐紮一段日子,又要你好生招待一番了。”

洪寧明白過來,趙匡胤讓慕容延釗回師陳橋驛,方便相互接應,又讓慕容延釗扼守住陳橋驛,掐斷北面的咽喉要道,一直要等到京城平定之後,可能慕容延釗才會離開了。

也不知道京城的徐皓月和魏仁浦知不知道這個訊息了,洪寧有些心急起來,便尋思著如何吧訊息送回汴梁城去,但那都校雖然醉了,手下兵卒卻是守著陳橋驛回京的路,也不讓人過去,便是陳橋驛的驛卒也不讓過。

眼看日頭一點點的偏西,洪寧還是沒想到辦法,正惶急之間,卻見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