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部分

掉了它的多半太平洋艦隊,然後用數量和質量都好於美國的聯合艦隊試圖控制太平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只用了2年多的時間,美國就依靠著它強大的製造業把太平洋艦隊重新武裝了起來,最終打得r本舉國投降,而且這一切都是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進行的,但是美國的支援重點還是在歐洲,也就是說美國只用了幾分之一的國力,就完全碾壓了日本。

就劉芾自己認為,當時的r本沒有再繼續進攻美國西海岸是一個大錯誤。它不應該再把注意力放在東南亞那些破島上,而是應該調集一切能夠調動的力量去進攻美國西海岸,最終達到摧毀美國一部分工業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勝利。當然了,這種可能性也不太大,但是總比一點沒有的強。

現在的南海聯邦雖然比當年的r本要強大了不少,但是與r本同樣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與美國的關係。而且目前聯邦政府要比r本政府面臨的壓力更大,因為現在南海聯邦與美國政府已經是互為假想敵了。還是最主要的那種。再像偷襲美國的海軍基地不是說一點可能沒有。但是可能性已經極小了。

當年r本是選擇了一舉打垮美國太平洋艦隊,然後在這1、2年的空窗期裡全力佔據東南亞,甚至也有進攻澳洲的打算,但是這一切都被美國的製造能力擊敗。而劉芾有著這個經驗之後。自然就不會去選擇先打傷美國。然後放虎歸山。等待它養好傷再跳出來和自己拼命。

但是劉芾琢仔細的比較過,依靠聯邦目前的軍事實力,想把美國一次徹底打倒難度太大。所以劉芾不能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常規武器上,現在劉芾唯一稱得上秘密武器的,不再是潛艇、飛機了,而是核武器。

這個想法不是劉芾幾年、十幾年內才有的,自從他打算在這個時代中建立一個國家起,就已經有了,所以他才會在剛剛站穩腳跟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成立那個最初的核研究所。經過了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劉芾這個半仙的死命扇呼,目前這個45研究所終於在核研究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原子彈的原理用通俗一些的話來講,就是用一箇中子去高速轟擊一個鈾235原子,這個鈾235原子被打中子成2半,在釋放出來大量質子的同時,還會產生2箇中子。當這兩個中子又轟擊到其他鈾235原子時,又會產生同樣的反應。

這樣1變2;2變4;4變8;8變16,如此傳導下去,就形成了核裂變,準確的叫法是“自持式鏈式反應”,這也就是核反應堆的最基本原理,而原子彈其實就是一個縮小化並去掉了防止臨界化機構的核反應堆。

想要製造核反應堆或者原子彈,就必須獲得鈾235,但是這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非常之低,在天然鈾當中只有0。7%的含量,而且如何提純也是一個大問題。

經過45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在1925年左右,45研究所終於找到了兩種能夠提純鈾235的方法。他們用幾千層金屬薄膜製成一種“篩子”,上面有無數個小孔,每個孔只有百分之一厘米大小。然後將六氟化鈾氣體透過這些“篩子”,由於鈾235的氟化物分子量較小,因此會比鈾238更快的透過“篩子”,從而達到提純鈾235的目的。

另一種方法就是採用電磁場來達到同樣的目的,由於鈾235和鈾238在氟化物分子量上有區別,所以在穿過電磁場時它們的彎曲度就會不同,這樣就可以區分鈾235和鈾238,並將之分離開。

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化學法分離的比較慢,但是成本低;物理法分離的速度要快很多,但是成本高,因為它多要求的電磁場強度不是普通的電磁鐵就可以達到的,需要更大更強的電磁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45研究所先是在實驗室中建造了一個電池線圈來試驗,最終確定這個線圈磁極直徑需要達到4。6米以上,也就是說這個線圈的內徑就得有4米多。除了體積龐大之外,這個線圈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纏繞線圈所用的銅也非常多,每個線圈所需的銅大概得有20噸,而要想規模化提純鈾235,這樣的線圈大概得有6000個左右,才能達到以每月以公斤級生產90%以上純度鈾235的目的。

而這6000多個大線圈先不說供電和場地問題,這些相比起來需要耗費的銅的用量來說,都已經不是事了。它們總共要耗費15萬噸銅,當時聯邦年產銅200多萬噸,但是銅是一種戰略物資,很多地方都需要這種原料,不可能都給45研究所使用。

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劉芾對45研究所的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