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這裡變成一個資源輸出地,雖然推動了當地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但是這種並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什麼好處,反而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更重的稅收和負擔。
不過法國人在這裡並沒有重視教育問題,更沒有利用文化入侵這個大殺器,除了在越南建立幾所法語學校之外,其餘大部分學校中居然教授的還是漢語。而在柬埔寨和寮國就更為落後,在這兩個國家內,居然只有一所中學。
第六十八章 制度
() 由於搶在談判之前已經佔領了印度支那的全境,所以劉芾馬上把這個訊息發給了還在輪船上趕路的臺灣談判代表團,讓他們到了舊金山以後,和美國zhèng ;fǔ通報這個情況,建議美國zhèng ;fǔ改變這次談判的主題,不再是中法停止戰爭的問題了,而是商談一下,該如何處理那上萬名法國戰俘和那些法國財產的問題了。
這樣做,美國人也沒啥可說的,至少不算掃了美國人的面子,而法國人,劉芾沒打算考慮他們的感受,他愛答應不答應,反正打也打了,搶也搶了,劉芾給代表團最終的底限就是,一分錢不賠,最多戰俘白送你,如果能收點錢更好。
發完電報,劉芾就不再想談判的事情了,現在棉蘭老島在建設,菲律賓其他的島嶼上也需要時刻關注,再加上越南、柬埔寨和寮國這新搶來的三塊地方,劉芾覺得自己走的有些快了,地盤好槍,治理起來就很麻煩了。
在和zhèng ;fǔ個部門領導仔細研究了從河內總督府搶來的一大堆法國殖民地檔案之後,劉芾匯同zhèng ;fǔ部門和軍事部門的人開了10多天的會議,並且在會議中一步步的定下了如何管理這3個新地盤的策略。
總體上來說,臺灣的這份殖民計劃裡面,有著很強烈的法國殖民政策的影子,只是在稅收上調整了一下,降低了一些,然後控制了一下土地兼併問題。
和法國人最大的不同是,劉芾非常重視對當地人的教育問題,並在法國人建立的10多個部門之中,加上了一個教育部,並且計劃在1年內,在3國全境建立更多的小學、更多的中學,至於大學嘛,暫時還不予考慮,不過這3國的中學生們可以在畢業以後,報考臺灣的學校,成績優秀者,可以赴臺接受繼續教育,並給與全額獎學金。
在發展教育的同時,劉芾也沒忘了加強當地的殖民統治問題,既然在3國全境建設小學,那麼這些小學中,就全部用中文授課,而對於當地的書籍、歷史等文化遺留,則能收的收,能滅的滅,能改的就改,劉芾最終的目標是,讓這些國家的人們,在1代人之後,就搞不清自己民族的歷史,在2代人之後,就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以前的國家。
不過教育這個東西,無法立竿見影,雖然這是一個挖別的民族祖墳的狠招,但是見效非常慢,必須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全顯示出效果來。
幸運的是,經過了法國人多年的培訓,再加上當地人逆來順受的xìng格,這裡的反抗力度比菲律賓群島上差遠了。而且因為新政策大多延續了法國人統治時期的做法,所以當地人沒有覺得不習慣,再加上降低了稅收,重新非配土地,組建農業合作社等新政策的配合,當地人對於換了一個主子騎在自己頭上並沒有太大的牴觸,而且還為這位新主子體重比較輕而顯得有些高興。
搞完了大體的殖民政策,又從臺灣各級部門中抽調了一批人,去新佔領的3國上任,在上任之前,劉芾嫌越南、寮國和柬埔寨這麼多名字麻煩,而叫印度支那又明顯有點歐洲人的世界觀,於是,劉芾手一拍腦袋,就給3國改了一個名字,叫安南吧,這個名字古代就有,統稱的也是這一代。
既然改了名字叫安南,那如何劃分它的行政區劃呢?如果臺灣算是國的話,這裡難道算成州?劉芾和zhèng ;fǔ官員們討論了半天,最後決定,要改就從根上改,當初在甲午戰爭的時候急急忙忙宣佈了dú ;lì,此後外界就一直把劉芾的政權稱呼為臺灣zhèng ;fǔ,雖然是國家的待遇,但是始終當做一個地區的dú ;lì勢力,並沒有確切的國家稱號。
雖然這麼叫也沒什麼不對,但是對於從後世穿越過來的劉芾來說,總感覺有一點奇怪的感覺。現在,正好趁著開疆擴土的機會,把這個事情給定下來,免得以後搶多了地盤還得改。
由於要建國,就的先選擇一種國家制度,也就是國體,這種制度就是指國家權力的組成與分配方式,也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