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兩個本不相干的字彙,開始逐漸分離的時候。此時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基礎已基本在中國出現,中國人對待財富的態度,也開始進入了不帶意識形態的“後致富光榮的年代”。富豪榜之所以被說成是“殺豬榜”和“通緝令”,正說明“致富光榮”在意識形態上的“神聖性”的終結。不過這個時候,致富行為的社會心理基礎已經很牢固,而財富階層也不再是弱不禁風了。他們不但在經濟方面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且也掌握了較大的話語權,具備了很強的社會博弈能力。

中國的很多事情,講起來都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但在中國特殊的背景下,卻總有其合理性的“妙道”。

在那個一切都是“主義”的“單細胞年代”,鄧小平以那個年代特有的權威,石破天驚地喊出了“致富光榮”的口號。這句話雖然被認為是中國告別意識形態爭論、走向務實發展的一個標誌,但從話語邏輯來說,這實質上仍然是意識形態話語的“舊句型”表達了改革開放的新思想。“光榮”在中國現實的話語體系中,本身就是一個意識形態味道特濃的字彙。“什麼什麼光榮”,也是中國人熟悉的眾多居高臨下的“意識形態舊句型”中的一個。不過,若非如此,不足以在舊羅網中闖出一條新路子來。

“致富光榮”的口號,當然就不包括不擇手段發財的意思,而英國小子胡潤,更沒有充當富豪殺手之意。只不過不少富豪在上榜之後便翻身落馬、鋃鐺入獄,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至於這些“問題富豪”的“問題”,到底有多少是作奸犯科的“真問題”,又有多少是因為改革不到位導致的“偽問題”,從來就不是泛泛而論能夠說得清楚的★。因為在體制的關鍵細節還沒有到位、而“說你行你就行,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