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劉禹錫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得空便在一起交流看法,互相切磋,友誼日漸深厚,成了生死之交,難免引起朝中同僚的疑忌。

韓愈為人持重,觀念保守,但跟一般赤心官吏一樣抱有責任意識,同情民生疾苦,貞元十九年將盡的時候,他上了一封表章,直諫宮市的弊端,稱曰年節臨近,民間日子尤為艱難,請求朝廷罷除宮市,減輕百姓負擔。

韓愈清楚德宗近來多有猜忌,知道婉轉規勸方能濟事,直言不諱反會招禍,但禾苗枯萎、人畜倒斃、稅吏怒喝鞭撻、農民拆屋賣瓦的種種慘狀使他難以平靜。

臣伏以今年以來,京畿各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種所收,十不存一。陛下恩逾慈母,仁過春陽……

臣竊見陛下憐念黎元.同於赤子:至或犯法當戮,猶且寬而宥之,況此無辜之人.豈有知而不救……

韓愈在辛酸中一氣呵成《論天旱人飢狀》和《諫宮市擾民狀》,次日上朝,一併奏上。

沒承想,奏疏上去,貶詔下來。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

韓愈對此番遭貶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便懷疑是劉禹錫和柳宗元那兒出了問題。

東市有家酒樓叫醉仙閣,門面不大,內廷倒非常寬敞,雅座也十分僻靜,韓愈和劉禹錫、柳宗元曾經在那裡飲酒聊天。聊到時局的當兒,韓愈嘆說:“天若渾濁無光,萬物凋殘;君若昏庸無道,萬民受難。”他懷疑遭貶是自己的此類過激言辭給洩露了出去。

當時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不過當時劉禹錫和柳宗元的言辭尤為過激啊。差不多近乎邪說。“上蒼之狀不可更易,人君之意卻可改變。所謂天,無非草木禽獸一類,豈能聞得人言?凡事還在於人為。”

在御史臺,他跟劉禹錫、柳宗元平素言談無甚避諱,莫非劉柳二人言語不慎洩露為皇上所聞,加之其他奸佞讒言故而龍顏震怒?劉柳二人都是當世才俊,果真如此疏忽嗎?

韓愈啟程之際,舍妹尚在病中,皇命催迫,百般懇請緩行,也未獲得應允。

實際上,韓愈的疑猜是沒有什麼根據的。劉禹錫和柳宗元為人交友一向正直,沒有掩人以自售,近名以冒進,不會欺謾於言說,沓貪於求取,未嘗狎比其瑣細,媒孽其僚友,不曾矯激以買直,漏言於諮諏。

劉禹錫和柳宗元不僅沒有危害韓愈,在送行之際還極盡惋惜。他們得到韓愈貶官的突然訊息時,又驚又憤,對今後的局勢充滿憂慮……

過了一段時間,王叔文物色好了一些人選,向李誦彙報。

這天太子約翰林院士子們喝茶,數巡之後,太子發現王叔文好像有話要說,便揮手讓眾人退下,最後止餘王叔文和太子的另一密友王伾。王伾是從杭州被召入翰林院的,書法很好,被選入東宮陪伴太子。二王與太子話語投機,情誼日深一日。

李誦急切相問:“先生有事告知?”

王叔文壓低聲音道:“特稟太子近日所訪,已有數人可以借重。”

“快快講來。”李誦催促。

“一為河南洛陽人,姓劉,名禹錫,字夢得;一為河東解縣人,姓柳,名宗元,字子厚,系禹錫好友,同任監察御史;一為前吏部侍郎呂渭之子,河中人呂溫字化光,現為左拾遺。這三個都是博學多聞,才識卓異且胸懷大志之人。禹錫尤為出眾,曾任淮南節度使杜佑之掌書記,隨其征討徐州叛軍。另外,柳宗元有位中表親,名韓泰,現任戶部郎中,聞說通曉兵事,亦堪為用。”

聽得彙報,李誦眼中射出驚喜的光芒,忽然道:“吏部郎中韋執誼,通曉政事,練達有才。也可延攬重用。”

劉禹錫傳 十二 綢繆之期B

十二 綢繆之期B

過了一段時間,王叔文物色好了一些人選,向李誦彙報。

這天太子約翰林院士子們喝茶,數巡之後,太子發現王叔文好像有話要說,便揮手讓眾人退下,最後止餘王叔文和太子的另一密友王伾。王伾是從杭州被召入翰林院的,書法很好,被選入東宮陪伴太子。二王與太子話語投機,情誼日深一日。

李誦急切相問:“先生有事告知?”

王叔文壓低聲音道:“特稟太子近日所訪,已有數人可以借重。”

“快快講來。”李誦催促。

“一為河南洛陽人,姓劉,名禹錫,字夢得;一為河東解縣人,姓柳,名宗元,字子厚,系禹錫好友,同任監察御史;一為前吏部侍郎呂渭之子,河中人呂溫字化光,現為左拾遺。這三個都是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