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聽到了流言。劉禹錫努力從記憶中搜尋,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是,“似乎……好像……是不是稱我等排斥同僚?那麼是說我等交結藩鎮?……在下近日公務頗繁,不得其詳。”
“非也。是稱本學士青雲直上,羞於提說舊日弄臣賤職,將翰林待詔一體罷黜,以滅痕跡!”王叔文冷笑道,“還有出奇的呢,稱王常侍廣納賄賂,貯於大櫃,夫妻為防失竊,夜臥其上!至於藩鎮,不止交結,還以錢易職,面談價格!倒似是在窗邊偷看到的!”
罷黜三十二名翰林待詔,確有其事,是王叔文為裁撤冗員所為,自然也有安置新人之想。
至於王伾夫妻夜宿櫃上的傳聞,劉禹錫確實不得而知,便詢問王伾道:“莫非常侍偶有收禮之事,為人乘隙?”
王伾氣憤地辯白說:“豈有這等荒唐事?簡直把堂堂三品大員當參軍戲來耍了嘛,氣煞人也!”
柳宗元道:“還有說夢得的,任用私人、懷邪亂政。我輩在他們眼中簡直成了一幫奸黨。”
每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招來的卻是此類紛紛流言。劉禹錫臉色陰沉下來:“謠言生於何處?如此無中生有,可恨之極。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柳宗元較為冷靜,分析道:《詩經·青蠅》有言,營營青蠅,止於樊,止於棘,止於榛。讒人罔極,交亂四國。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小人不容君子,自古如此。我輩以天下為己任,大業若成,流言自息。若夫此時大事追查,人心惶惶,豈不正中小人下懷?
王叔文也冷靜下來,認為柳宗元所言有理:“是也。夢得,你在《訊甿》中即有聲實之論。所謂聲先實後,下一步便是徵召賢臣,更大力度地推行新政了。凡貞元末年貶逐之臣,均可酌情召回。名單你和子厚先去擬吧。”
劉禹錫點頭接受任務,和王伾、柳宗元一起告退。
劉禹錫和柳宗元調查訪問,不幾日便擬好了一批人選報於王叔文。王叔文報於順宗,順宗均予同意,遂與韋執誼等商議,草擬詔書。
在“二王劉柳”全心攝政,朝野上下除弊布新之際,突然又出現了一個情況——
這日早朝,各位大臣奏事完畢後,侍御史竇坦從文官班列中邁出,高聲喊道:“臣竇坦有本要奏!”說罷立即自袖中取出奏疏念道:“為禮部屯田員外郎劉禹錫挾邪亂政事:戶部屯田員外郎兼判度支鹽鐵案劉禹錫,蒙陛下擢用,主理利權,不思公忠體國,反任用私人,變亂成法……臣以為不宜在朝,特此敦請聖裁。”
竇坦的奏本好似巨石擊水,引起朝臣反應,佇列忽起騷動,有人驚訝,有人憤激,有人議論,有人詢問,有人點頭,有人觀盼。
全無心理準備的韋執誼,張皇失措,看到王叔文對膽大妄為者怒目而視,要邁步出班,才忽然清醒過來,忙搶前奏道:“此事容中書省細加斟酌,再覆奏聖裁。”
龍椅上的順宗由於身體原因並未聽清竇坦的奏對,看到下面似有亂象,便向身旁的李忠言投去詢問的目光,李忠言忙道:“侍御史竇坦參奏,言語魯莽,引起驚擾。皇上不久即可見到覆奏文狀,不必急躁,保重龍體要緊。”
看到李誦揮手,李忠言便大聲宣令:“奏事已畢,卷班退朝!”
回到戶部治事堂,劉禹錫猶然怒氣難消,“狂妄已極,狂妄已極!一定要把此人遠貶蠻荒!不如此制裁,他人必爭相效法,我等如何理政?”
柳宗元、韓泰也附和道:“確須懲一儆百。” 。 想看書來
劉禹錫傳 十九 危機暗生B
十九 危機暗生B
全無心理準備的韋執誼,張皇失措,看到王叔文對膽大妄為者怒目而視,要邁步出班,才忽然清醒過來,忙搶前奏道:“此事容中書省細加斟酌,再覆奏聖裁。”
龍椅上的順宗由於身體原因並未聽清竇坦的奏對,看到下面似有亂象,便向身旁的李忠言投去詢問的目光,李忠言忙道:“侍御史竇坦參奏,言語魯莽,引起驚擾。皇上不久即可見到覆奏文狀,不必急躁,保重龍體要緊。”
看到李誦揮手,李忠言便大聲宣令:“奏事已畢,卷班退朝!”
回到戶部治事堂,劉禹錫猶然怒氣難消,“狂妄已極,狂妄已極!一定要把此人遠貶蠻荒!不如此制裁,他人必爭相效法,我等如何理政?”
柳宗元、韓泰也附和道:“確須懲一儆百。”
“老夫也有此意。”王叔文說,“然與韋相計議,他卻稱竇坦素有清直之名,若行貶謫,朝中顯貴越發怨恨我等,上奏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