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明)
夜宿七盤嶺
夜宿七盤嶺
沈佺期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又鳥)。
“七盤嶺”在今四川廣元東北,又名五盤嶺,有石磴七盤而上,嶺上有七盤關。沈佺期這首五律寫旅途夜宿七盤嶺上的情景,抒發惆悵不寐的愁緒。據本詩末句“褒城聞曙(又鳥)”,褒城在今陝西漢中北,七盤嶺在其西南。夜宿七盤嶺,則已過褒城,離開關中,而入蜀境。這詩或作於詩人此次入蜀之初。
首聯破題,說自己將作遠遊,此刻夜宿七盤嶺。“獨遊”顯出無限失意的情緒,而“高臥”則不僅點出住宿高山,更有謝安“高臥東山”的意味,表示將“獨遊”聊作隱遊,進一步點出失意的境遇。次聯即寫夜宿所見的遠景,生動地表現出“高臥”的情趣,月亮彷彿就在窗前,銀河好象要流進房門那樣低。三聯是寫夜宿的節物觀感,纖巧地抒發了“獨遊”的愁思。“平仲”是銀杏的別稱。左思《吳都賦》寫江南四種特產樹木說:“平仲君遷,松梓古度。”舊注說:“平仲之實,其白如銀。”這裡即用以寫南方異鄉樹木,兼有寄託自己清白之意。“子規”即杜鵑鳥,相傳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鳴聲悲哀如喚“不如歸去”,古以為蜀鳥的代表,多用作離愁的寄託。這裡,詩人望著濃綠的銀杏樹,聽見悲啼的杜鵑聲,春夜獨宿異鄉的愁思和惆悵,油然瀰漫。末聯承“子規啼”,寫自己正浸沉在杜鵑悲啼聲中,(又鳥)叫了,快要上路了,這七盤嶺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對關中故鄉的不勝依戀。“浮客”即遊子,詩人自指。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說:“悽悽留子言,眷眷浮客心。……靡靡即長路,慼慼抱遙悲。”此化用其意。“空留聽”是指杜鵑催歸,而自己不能歸去。過“褒城”便是入蜀境,雖在七盤嶺還可聞見褒城(又鳥)鳴,但詩人已經入蜀遠別關中了。
這首詩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嚴密,但顯然尚留髮展痕跡。通首對仗,力求工巧,有齊梁餘風。它表現出詩人有較高的藝術才能,巧於構思,善於描寫,工於駢偶,精於聲律。詩人抓住夜宿七盤嶺這一題材的特點,巧妙地在“獨遊”、“高臥”上做文章。首聯點出“獨遊”、“高臥”;中間兩聯即寫“高臥”、“獨遊”的情趣和愁思,寫景象顯出“高臥”,寫節物襯托“獨遊”;末聯以“浮客”應“獨遊”,以“褒城”應“高臥”作結。結構完整,針跡細密。同時,它通篇對仗,鏗鏘協律,而文氣流暢,寫景抒懷,富有情趣和意境。在初唐宮廷詩壇上,沈佺期是以工詩著名的,張說曾誇獎他說:“沈三兄詩,直須還他第一!”(見劉餗《隋唐嘉話》)這未免過獎,但也可說明,沈詩確有較高的藝術技巧。這首詩也可作一例。
(倪其心)
獨不見
獨不見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首七律,是借用了樂府古題“獨不見”。郭茂倩《樂府詩集》解題雲:“獨不見,傷思而不得見也。”本詩的主人公是一位長安少婦,她所“思而不得見”的是征戍遼陽十年不歸的丈夫。詩人以委婉纏綿的筆調,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處處、落葉蕭蕭的秋夜,身居華屋之中,心馳萬里之外,輾轉反側,久不能寐的孤獨愁苦情狀。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盧家少婦,名莫愁,梁武帝蕭衍詩中的人物,後來用作少婦的代稱。鬱金是一種香料,和泥塗壁能使室內芳香;玳瑁是一種海龜,龜甲極美觀,可作裝飾品。開頭兩句以重彩濃筆誇張地描繪女主人公閨房之美:四壁以鬱金香和泥塗飾,頂梁也用玳瑁殼裝點起來,多麼芬芳,多麼華麗啊!連海燕也飛到樑上來安棲了。“雙棲”兩字,暗用比興。看到樑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這位“莫愁”女也許有所感觸吧?此時,又聽到窗外西風吹落葉的聲音和頻頻傳來的搗衣的砧杵之聲。秋深了,天涼了,家家戶戶忙著準備御冬的寒衣,有徵夫遊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緊啊!這進一步勾起少婦心中之愁。“寒砧催木葉”,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蕭蕭落葉催人搗衣而砧聲不止,詩人卻故意主賓倒置,以渲染砧聲所引起的心理反響。事實上,正是寒砧聲落葉聲彙集起來在催動著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