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繫緊張到了極點的時刻,也正是一手包攬對日和約起草工作的美國最需要日本,而日本也具有最大的討價還價優勢的時刻。可以設想,在二戰後的冷戰氣氛下,急於把日本納入自己戰略軌道的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是怎樣地寬容。

1.40年代,亞細亞(9)

首先,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作戰中歷時最長、貢獻最大、損失最重的中國被排斥在和會之外。至於日本應該怎樣和中國締結和約,美國主張日本應在會外與中國單獨締約,並強調“應由日本去決定”。這種把中國排除在對日和約談判之外的做法,使中國在對日和約問題上失去了主動權。隨後,日本一方面緊緊跟隨美國長期奉行的敵視新中國的政策,把對中國的侵略和戰敗國的地位拋到了腦後;另一方面又使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可以待價而沽。臺灣當局為了保住所謂的正統地位,在草擬的對日和約當中大作讓步。在這樣情況下,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和約單方面廢止了拆遷軍工設施用於戰爭賠款的賠償計劃,只規定以日本的製造能力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對東南亞幾個國家作賠償。二戰後,拆遷日本的軍事工業作為戰爭賠償,其意義並不僅僅是為了剷除日本軍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進行應有的懲處。日本應該對其在二戰中所犯下的罪行付出應有的經濟代價。只有這樣,日本才能吸取歷史的教訓。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和由此而導致的國際形勢的變化,日本在經濟上迅速強大起來。一方面日本大發戰爭財,其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另一方面,對日作戰的主要國家基於不同的原因,先後放棄了對日戰爭賠款的要求,使日本在沒有履行其在物質上和道義上對被其侵略的國家進行賠償的情況下,就迅速地走上了經濟復興的道路。沒有受到對其軍國主義的懲罰,日本不可能對它在二戰中所犯下的罪行進行真正深刻地反省;經濟上的迅速強大,無疑也刺激著日本一部分人的軍國主義野心。

最後,飽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國家所特別關心的,是怎樣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然而這些問題在和約中根本沒有提及,怎樣“保障日本的安全”反而成了和約所關心的中心問題。美國對日本像對自己人一樣一手保護起來,規定日本有“單獨和集體自衛之自然權利,並得以自願加入集體安全協定”。據此,在舊金山會議上與和約同時出籠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建立了跨太平洋的、以美日軍事同盟為軸心的“舊金山體制”,從此日本成為了美國在亞洲的永久性的軍事基地。美日同盟所要對付的最直接的“威脅”和“假想敵”就是中國。

可見,“冷戰”給戰後的東亞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迄今為止仍突出地表現在朝鮮半島的南北分裂和中國的臺灣問題上。而美國從其本國的私利出發,在日本投降前後截然不同的對日政策是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右翼勢力發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這為日本否定歷史提供了口實,從而使原本就缺乏相互信任的東亞局勢雪上加霜。

2.戰後日本(1)

戰爭是把損人又損己的雙刃劍,日本軍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給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而且使本國國民在戰爭中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 戰爭是把雙刃劍

戰後的日本蒼涼凋敝,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據統計,由於戰爭,日本35%的國家財富受損,陣亡和因災難致死者達350萬人,另有67萬人負傷或下落不明。全國除盟國刻意避免轟炸而倖存下來的京都、奈良等個別文化古城外,其餘100多個城市均遭受美軍飛機的轟炸,約20%的房屋被毀,萬戶居民受災,900多萬人流離失所。

1946年,日本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戰前的62%,工礦業生產只相當於戰前的31%。在農業方面,1945年,大米產量較常年減少了1/3。在財政金融方面,戰時日本政府為籌措經費發行了大量赤字公債。1945年底,日本的累積公債餘額高達1 億日元。戰後,為了彌補公債發行的缺口和龐大的財政開支,日本政府不得不大量發行貨幣。由於貨幣的過量投放,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半年之間,日銀券的發行量,由303億日元增至615億日元,增發了1倍,物價也就隨著漲了2倍以上,萬物齊騰。特別是日本當時處在美國佔領之下,美國大軍建立了幾百處軍事基地,佔據了十幾萬公頃土地,形成國中之國。而美國大兵又常常以戰勝者自居,為非作歹,使日本人民掙扎在飢寒交迫的死亡線上。

事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