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到了前世去了,見他臉色古怪。又磕了頭,義憤填膺地補充,“我大遼耶律氏乃大漢高祖皇帝嫡系血裔,董卓之亂時避禍塞外。臥薪嚐膽近千年,才重振祖先雄風。然世道不公,天祚帝竟枉死女真牧奴之手。族中子孫雖屢屢力圖振作,卻不幸又屢屢遭異族欺凌,輾轉流離至遼東。歷盡磨難,方得再建故國。不幸蒙古人背信,竟出爾反爾,奪我社稷,令我耶律氏一脈。。。。。”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是耶律大石的後代,曾經建立了西遼國!”朱重九最不耐煩聽人痛說家史,擺擺手,低聲打斷。(注3)就像他自己據說是朱元璋的子孫一樣,誰也不知道有幾分為真。而在二十一世紀,除了沒人亂認秦檜當祖宗之外,歷史上的帝王和聖賢,幾乎都有無數不同版本的族譜存在。所以在他眼裡,家譜這東西,有沒有都是一樣。反正十個裡邊至少有八個,純屬於牽強附會。

“不是耶律大石。德宗雖然是天縱之才,卻出於太祖的旁支。”誰料耶律昭卻較起了真兒,搖搖頭,繼續大聲申明,“草民四世祖諱留哥,乃天祚帝玄孫。於偽金崇慶元年起兵,再建遼國。。。。”(注4)這段歷史,又嚴重超出了朱重九的知識範圍。聽得他兩眼發直,滿頭霧水。參軍陳基見狀,少不得湊上前,壓低聲音解釋,“他說的是後遼王耶律留哥,曾引蒙古為外援,恢復遼國。並接受了鐵木真汗的遼王封號,被許以世代永鎮遼東。大元竊據中原後,忽必烈削藩。遼王子孫皆改為職官,遼國遂滅!”

耶律昭聞聽,兩眼立刻變得血紅。咬了咬牙,大聲道,“我耶律氏雖然失了社稷,卻始終未亡祖先遺志。忍辱負重,以待天變,如今子弟遍佈遼東,遼南,個個身居要職。如果朱總管肯仗義援手,定能召集契丹男兒,將戰火燒遍整個塞外。屆時,朱總管在南,我耶律氏在北,何愁不推翻蒙元暴政,光復漢家河山?!”

注1:獅子口,即現在的旅順。史載,明朝水師從登萊出發,三天三夜到達獅子口,遂改獅子口為旅順。

注2:耶律氏以劉為姓,耶律阿保機為了將來進兵中原,特地對外宣稱為漢高祖之後,姓劉,名憶。

注3:耶律大石,契丹皇族,曾考中狀元。遼亡之後,領族人西進,在中亞建立西遼。八十餘年後,西遼為蒙古所滅。

注4:耶律留哥,契丹人,自稱為契丹皇族。在1212年起兵抗金,聯合蒙古大敗金軍,建立東遼國。後歸附於蒙古,子孫深受窩闊臺汗器重。身為託雷系的忽必烈奪取汗位後,打擊窩闊臺系的支持者,東遼遂被削藩。

第三十一章 討價還價

第三十一章討價還價(上)

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令陳基、馮國用和章溢三人無不動容。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能在妥歡帖木兒背後扶植起一支實力強大的反抗隊伍,對眼下淮安軍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並且耶律昭還口口聲聲以漢人自居,令大夥心裡本能地就產生許多親近感。

然而,朱重九卻絲毫不為對方的言語所動。端起茶碗來輕輕抿了幾口,然後向下面打了個手勢,笑著吩咐:“耶律掌櫃請起!耶律掌櫃心懷壯志,朱某好生佩服!然而耶律掌櫃先是來跟朱某談生意,談著談著就談到了向朱某借將練兵上。這個彎子轉得實在太大了些,朱某需要仔細想一想才能再做決定!”

“大總管莫非信不過我耶律氏?”耶律昭大急,站起來,紅著眼睛追問。“只要大總管肯仗義援手,我耶律氏世世代代,將銘記大總管洪恩,永不敢忘!”

“這話扯得太遠了,朱某不想再聽!”在三名高參期盼的目光裡,朱重九笑了笑,繼續低頭喝茶。

不是他比陳基、章溢和馮國用三個人冷靜,而是上輩子,他聽得豪言壯語實在太多了。什麼抬棺上陣了,什麼死而後已了,什麼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了。結果到頭來,別人家的孩子該下崗就下崗,該失業就失業。自己家的孩子年薪千萬政商兩界肆意馳騁,短短几年間憑空積累起數億家資。如是種種,見多了就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很難再被幾句漂亮話給打動。

“那就繼續在商言商。朱總管如何才肯派人幫忙練兵,儘管開出個價格來!”耶律昭再度被逼得無計可施,咬著牙,迴歸正題。

朱重九淡然一笑,非常坦誠地說道,“那倒是也不急,你先告訴朱某,你家主公到底是哪一個?然後,朱某才能決定如何跟你繼續談下去!”

‘啊!慚愧,差點又被這廝給騙了!’聽了朱重九的話,陳基、章溢和馮國用三個人瞬間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