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來揚州了,就別急著往回趕!”朱八十一點點頭,又繼續吩咐,“總管府在揚州城內劃了塊地,準備建一座專門培養將軍的武校。眼下還沒有先生和課本,你們幾個指揮使,每人將自己的作戰心得寫下來,供學員領會揣摩。每個人都必須寫,不得藏私。今後各軍擴編,營級以上將佐,都必須是武校培訓過的。否則,不得擔任實職!”

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學 (下)

第二百六十二章武學(下)

“主公,這,這恐怕不太,不太符合。。。。。?”胡大海又愣了愣,呼吸瞬間變得粗重。自宋以來,文官們就巴不得武將都變成白痴才好,有誰想到過建立專門的學校來培養武夫?而是他這種所謂的將門,雖然不滿於文官們的做派,卻也絕不會將給為自家的兵法秘籍拿給外人分享。以免教會了徒弟餓死師父,影響了自家子侄的飯碗。

“沒啥合適不合適的!咱們眼下所做的事情,有幾件附合傳統?”朱八十一彷彿早就預料到了胡大海的反應,笑著反問。“正如王荊公所說,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咱們所用的武器變了,作戰的方式自然也跟著變。而沒有人比咱們,更瞭解火器作戰的特點。”

“這,末將,末將說得不是這個意思!”胡大海立刻鬧了個大紅臉,擺著手解釋。“末將,末將以前所學,很多現在都派不上用場。而這大半年來練兵和交戰所得,又是隻鱗片爪,亂糟糟的很難登大雅之堂。貿然拿出來,怕是,怕是會丟都督的臉!”

“我自己都不怕,你怕什麼?”朱八十一看了他一眼,繼續大笑著回應。“只鱗片爪沒關係,把徐天德、耿德甫、你、吳永淳和吳佑圖、劉子云他們幾個的心得匯總起來,互相參照,再酌情刪減合兵一下,就差不多了。咱們淮安軍所用的武器,恐怕前人連想都沒想到過。所以如果咱們總結出來的東西都不成的話,其他人所寫出來的,恐怕更是閉門造車了!”

“這,這。。。。?”胡大海摸著自己的頭盔,無言以對。自家都督的話,說得的確在理。眼下的淮揚大總管府和淮安軍,的確走在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上。除了自己不斷探索總結之外,前人的很多著作和經驗,恐怕未必能有多少借鑑作用。當然,在大戰略上,那些古聖先賢的論述還是非常精闢的。但一個以百夫長和千夫長為目標的武學當中,恐怕最需要不是什麼《孫子》、“六韜”之類的戰略理論。而是需要教導學員們如何去紮紮實實地完成某個戰術目的,如何紮紮實實地將主帥的命令貫徹執行。

“我準備在武學裡邊,先開炮科、步科和水戰三個體系,培訓期暫時定為半年,學員以揚州、淮安和高郵等地開過蒙,但是願意投筆從戎的讀書人為主。學業結束後,就派到各個軍去做副連長和都頭。屆時如果戰事不緊的話,就替換一部分都頭和連長到學校來,逐批接受培訓!”見胡大海依舊滿臉不解的樣子,朱八十一繼續耐心地補充。

開辦武學絕對不是什麼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現實的需要,逼著他不得不這樣做。打下了高郵和揚州兩地之後,淮安軍的兵力,又面臨著一次大的擴充。而以往的經驗表明,因為基層軍官的嚴重短缺,會導致部隊的質量嚴重下降。像原先那樣,由他親自帶隊,手把手教出一批骨幹來,顯然是不現實的。那麼,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參照後世的模式,用武學來批次生產。

的確,這種批次生產方式侷限性很大,很難培養出來徐達、胡大海這樣的天才。然而在人才質量不足的情況下,以數量取勝,亦不失為一個穩妥辦法。畢竟,眼下的朱八十一,不可能對著記憶中的評書《明英烈》,把裡邊叫得上名字的豪傑全都招攬在手。而採用了大量火器的軍隊,也的確不需要太多的名將。精確、死板,嚴格遵守命令和軍紀,按部就班,才是近代軍隊的制勝法寶。剩下什麼奇計,巧計,在機器一般精密的軍隊面前,往往就是一個個蒼白的笑話。

此外,開辦武學,也是將地方士紳徹底容納進淮安體系的一個捷徑。不同於剛剛打下淮安城那會兒,地方上的名流士紳,對淮安軍和他朱大都督的未來還不太看好。即便由逯魯曾出面召開科舉,前來報名的讀書人的數量也非常有限。如今,隨著淮安軍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勝利,隨著淮安軍所控制地盤的成倍增加,隨著淮揚商號所展示出來的美好“錢景”,已經有許多士紳豪強,開始把賭注往他朱重九身上押。而豪強士紳們所採取的下注手段,往往非常單一。要麼出錢入股淮揚商號,把自家的一部分利益和淮安軍捆綁在一起。要麼偷偷送家族中的非嫡出子侄前來投效,做好準備腳踏兩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