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人民帶我去烈士陵園,只要找到當年我看見的那塊碑文,就清楚要找的是哪對夫婦了。不料,老區人民又問:“我們這兒有65座烈士陵園,你想找哪一座?”
我又啞了。這個說法至少透露出一條資訊:這地方曾經打過許多仗,死過許多人。否則哪兒來的那麼多陵園呢?
我請老區人民帶我去蒙山,因為那座烈士陵園在蒙山附近。老區人民又問:“你要去哪座蒙山呢?我們這兒有東蒙山和西蒙山。”
我無法冒然選擇。我打算看三個最大的烈士陵園,一個一個去找,如果找不到就算了。
真是天意。走入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半個鐘頭左右,憑著印象,我竟然就找到了十年前見過的那塊碑文。
原來我要尋找的是陳明、辛銳夫婦。
墓碑上竟然鑲嵌著一張兩人的合影照片。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八路軍情侶的照片,立刻就被打動了。
照片中的兩個人站著,背景是一個泥土房的門框和大片的天空。估計有人把他們從兩邊往中間推搡過,所以倆人有些倉促地頭挨著頭,親密,同時又在忍不住開心地笑著。他們都穿著四個口袋的八路軍服裝,戴著軍帽。丈夫陳明的服裝顏色要深一些,沒繫腰帶。辛銳繫了皮腰帶,顯得英氣十足,因頭髮裝在帽子裡,無法判斷其頭髮的長短。陳明的個頭比辛銳略高一點,戴著眼鏡,手背到後面去了,一介書生的模樣,他的笑容燦爛,厚道而靦腆;辛銳的兩隻手放在胸前,輕卡腰間的皮帶,雖然戎裝在身,神情中仍透著大家閨秀氣質。她站在陳明身旁,頭部略側向陳明的肩膀,笑容如同陳明一樣燦爛而羞澀。從照片上看,生活中的他們應該都是羞赧之人。一對靦腆的夫妻,一對靦腆的知識分子,八路軍的隊伍裡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我有點好奇,在我的印象中,革命前輩們大多是粗獷的工農幹部啊,與他倆這副文弱書生的樣子反差太大。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對情侶的照片(2)
誰為他們拍下這張照片?拍照片的人現在何處?令他們雙雙赴死的大青山戰鬥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給了我一本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臨沂市委編的《沂蒙英烈頌》,裡面詳細介紹了陳明和辛銳的生平以及他們犧牲的經過。原來,辛銳原名辛淑荷,是山東商會會長辛鑄九的孫女,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三八節時,與陳明結婚;當年11月30日,在大青山突圍時雙腿受傷,被老百姓藏於山洞裡,16天后被日軍發現,壯烈犧牲。陳明的祖籍福建,曾就讀上海大學社會學專業,到蘇聯莫斯科大學深造過,當過紅軍,1939年春來到沂蒙山,任山東黨校副校長、山東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大青山突圍時,他雙腿負傷,當日軍圍過來時,他飲彈殉國。
陳明、辛銳夫婦短暫的生平比我想象的要驚心動魄得多!我所追尋的這對夫婦,原來擁有如此壯烈華彩的人生。陳明犧牲時是39歲,辛銳只有23歲,陳明以前結過婚嗎?辛銳愛陳明嗎?他們的婚姻是組織分配的,還是一見鍾情?他們在一起幸福嗎?
我所有的問題,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都回答不了。我請老區人民帶我找當年見過這對夫婦的人,他們搖頭說:“不可能了,他們那個時代的人差不多都走完了,就算你找到一兩個,也都老得說不了話啦。”
時間是多麼無情,既接納了世間所發生的一切,又吞噬了一切。
我不甘心,決定去一趟當年辛銳藏身的那個山洞。我想,也許還有老村民記得這個女八路。他們夫婦作為戰爭年代的一抹煙雲,早已消散得蕩然無存,我能抓住他們的一絲蹤影嗎?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的右側是一片桐林,我從中穿了過去,走在一條鵝卵石鋪砌的小路上,走在幽靜的園林裡,我分明能感覺到,紅色院牆之外是一個時代,院牆之內又是一個時代。而我分明走進了一個烽火連天的抗戰時代,我分明看到了一張張青春亮麗的面龐在我眼前飄蕩,那樣的真實,幾乎讓我分不清她們是活在昨日還是今天。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在不同時代的人對生命的追求和理解因著不同的時代氛圍而各異。無論怎樣,追求和享受美好的生命是每代人共同的目標,為此而付出的代價又是不同的。
三個女孩的老照片
車在蜿蜒的土路上走了很久,到了薛莊鎮後,又不知經過了多少村莊,不知穿過了多少片楊樹林和莊稼地,才走進了大青山。當年辛銳藏身過的火紅峪村位於半山腰。
當年為辛銳抬擔架的村民聶鳳舉、聶鳳智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