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摘,什麼活他都幹。他還找來核桃、蘋果樹苗,種在院子裡。下班回到家裡,他脫下制服,換上粗布勞動服,戴上草帽,象一個農民一樣忙起來。孩子們的同學來串門,經常誤認為他是看大門的老頭。他種的菜收穫後,就自己送給左鄰右舍和工作人員,大家一起吃。種的葡萄、蘋果收穫後,也分送大家一起品嚐。他幹起這些農務活來,顯得特別自在,彷彿他一直在務農一樣。他對孩子們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勞動人民給的,我們永遠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要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記住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到了晚年,他還惦記著老家的幾棵柚子樹、養魚的水塘,希望退休之後能回去植樹、種田、養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曾山經常對家人說:“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在群眾面前千萬不能擺架子。”剛到北京時,我們住的院子裡還住著秘書、警衛等公務人員,曾山對他們像一家人一樣。有個秘書叫朱聯,還有個炊事員沈文玉,他倆的婚事就是我們幫助辦的。院子裡果樹結了葡萄和棗,曾山特別注意給各家各戶都分一點。對街坊鄰居的關係他也很注意。有一次,周圍孩子登上我們房子打棗,曾山叫家人不要攆他們,裝上兩桶棗親自給鄰家送去。衚衕裡有一個聾啞學校,他幾次?囑咐司機車要開得慢一些,以免撞上聾啞小孩。衚衕口有個菜店,“文革”時家裡炊事員撤掉了,他幫呂阿姨買菜,就在那個菜店排隊。1967 年,“打倒曾山”的大標語貼到家門口,曾山出門時,周圍許多人認識他,對他的遭遇很同情。菜店售貨員叫他不要排隊,站到前面先買,但他堅持排隊買菜。後來菜店來了菜,就主動打個電話通知阿姨來買,讓曾山不要自己出來了。

曾山這個人很老實,對我也很好。我小時候根本沒有讀書,以後在瑞金、延安、新四軍斷斷續續上過黨校,但文化還是淺。曾山在家就輔導我寫字,學文化,主要是寫毛筆字。我們都是老同志,雖然平時不說什麼特別感情的話,但互相的感情很深,很深。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艱苦奮鬥是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

曾山對“艱苦奮鬥”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在戰爭年代他就有過“艱苦奮鬥半面旗”的故事。我們全家人在上海團聚後不久,有一個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家,曾山給孩子們開了個會,給他們講以前的革命歷史,講江西土地革命,講皖南抗日的困難,講山東打仗的艱辛。現在解放了,條件好了,但艱苦奮鬥的本質不能變。那次,曾山給孩子們規定了幾條生活的原則:一個是,吃飯吃飽、不餓肚子就行,不能挑三撿四;二是穿衣服能禦寒、不冷就行,衣服破了補一補,大的不能穿了小的穿,不能和別的同學講吃比穿;三是要愛勞動,自己的勞動自己幹,不能依賴別人;四是要和同學搞好團結,互相幫助,與人為善;五是現在都在上學了,要比就比好好學習,看誰學習好。

曾山對孩子們要求最嚴的就是兩件事,一是學習,二是品德。比較而言,對孩子們的品德,他要求更嚴。要是有孩子講吃比穿這樣的問題,他會生很大的氣。他平時沒有時間,是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我們家男孩子多,他要求男孩子自己洗衣服。女孩子就更不用說了。

一到星期天,曾山經常詢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他對孩子們說:“我們小時候家裡窮,不能供所有的孩子都上學,我就沒什麼文化,你媽媽從小就苦,也沒上學,沒文化。沒文化很影響工作,我們都是一邊打仗,一邊學習。你們現在很幸福,趕上了新社會,有學上了。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文化的人,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在北京時,孩子們住在學校,星期天回家。曾山要求孩子很嚴,每個月孩子們的零用錢,大的給一塊錢,小的給伍角錢,主要用來買點牙膏、牙刷、肥皂什麼的。大的買書和鉛筆多一點,就給一塊錢。曾山要求孩子們不要亂花錢。曾山說,別說沒有錢,即使有錢,也不能讓孩子亂花養成壞毛病,艱苦奮鬥是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

他經常給孩子們講:“在舊社會,我們吃飯穿衣都很困難。現在你們長在新社會,雖然吃穿不用發愁,但不能忘本。”衣服破了就補一補再接著穿,屁股膝蓋都打補丁。

一次,一個孩子回來說:“有人笑我,說我是幹部子弟,還穿補丁衣服。”曾山對他說:“穿補丁衣服有什麼關係,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這是好傳統。”過春節的時候,我選最普通的藍布、灰布給孩子們做一件衣服,從來不講究什麼樣式呀、質地呀這些高的要求。衣服都是大的不能穿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