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人所廢。沒什麼能保證皇室的內鬥就能鬥出一個明成祖或雍正,也沒什麼能保證一次順利繼承就能順出一個乾隆。皇位總受隨機因素的左右,天命總是血腥的爭鬥之後的說辭,這就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國的皇朝悲劇。

“家天下”以終身制、皇位繼承製和單一家庭“基因庫”為特徵(中國古代沒有輪流坐莊的政治基因),這些制度上的問題一方面導致一個朝代內部的“虎鬥”政治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朝代輪迴”的根本原因。皇氏家族是一個朝代的主角,但不是唯一角色,別的角色包括官、民、兵、匪和不時入侵的遊牧民族。這些角色都是潛在的權力競爭者,都是皇家無法信任的。

從體制上看,“家天下”總是處於嚴重的內外競爭和壓力之下。正因為如此,中國歷史上才有那麼多的皇帝寧願沉溺於聲色犬馬,而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放棄權力。一個皇帝承受不了宮廷內部權力政治時,他自然更無法承受外部危機的壓力。在中國當時的農業社會,老百姓,即農民,是從事生產的,代表建設性的力量。官吏代表了分配性的力量。土匪,異族入侵者,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士兵,是破壞性力量。正是這些角色的互動決定了“朝代輪迴”:生產性的繁華——分配性的腐敗——破壞性的崩潰。

政府的掠奪和產權的脆弱是中國千百年間科學技術(包括農業技術)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用中國話來說,就是“有恆產者有恆心”。道格拉斯·諾思在他的《西方世界的興起》一書中指出,近代西方對產權的有效保護是工業革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