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子之至,莫大於尊親”的說法。

從《孝經》說“弒師案”

當不願意回首又不得不回首那些往事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依然是悲痛的。在2008年的後一段時間裡,大小媒體報道了多起“弒師案”,悲劇之多令人震驚!

2008年5月18日,江蘇無錫一所小學門口,一名年輕女教師被捅數刀後又遭割喉。行兇者是一名老人,因孫子頑皮,經常受到校方“懲戒”,心懷不滿而殺害了她。

2008年10月4日,又一起“弒師案”悲劇發生。山西朔州市二中的李姓學生,原是內蒙古清水河縣人,後隨全家遷居朔州市。此學生在初中時,就對老師的嚴加管教心存不滿。讀高中後,對班主任郝旭東的管理方法更是懷恨在心,並伺機報復。10月4日晚自習時,李某某將事先準備好的彈簧刀放在書包內帶至教室。當郝旭東走到他座位旁邊時,李某某突然站起來,從書包裡取出彈簧刀向郝旭東猛刺一刀。郝旭東急忙往教室門口跑,李某某追到講臺附近,又摁住郝旭東連捅數刀,致郝旭東失血性休克死亡。

2008年10月20日,廉江中學校長黃兆巒在家門口遇刺。

2008年10月21日,浙江縉雲縣盤溪中學老師潘偉仙,因學生丁於真經常請假上網,與他一起去其家家訪。途中,丁於真將潘偉仙推下懸崖,發現老師未死,又用繩索將其勒死。

2008年10月28日,又發生悲慘的一幕。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內,一天晚上程春明教授正準備上《比較法總論》課程。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大四學生付成勵,手持菜刀衝入教室,向程春明右頸部砍去,連砍兩刀,仍神情鎮定。隨後,走出教室,掏出手機並報警。程春明所中的兩刀,刀口約1尺長、2寸深,下手較狠,頸動脈、頸椎被砍斷,由於失血過多死亡。

程春明,年僅43歲,曾留學法國,前途無量,程春明的夫人約30多歲,當時已有5個月的身孕,知道訊息後,痛哭不止,並幾度昏厥。

報載,2008年底,關押在看守所中的付成勵聲稱,他刺殺程春明,就是痛恨他曾和自己的女朋友發生過師生戀。他在獄中對此供認不諱,毫無歉疚與悔過之意。

人間悲劇一次次重演,這些“弒師案”告訴我們了什麼?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果我們用《孝經》的角度來解讀,或許會被人認為很“迂腐”,但是也許在這種與傳統的遙接中恰恰能直達人性的深處。

一,我們是否忽略了“孝”與“愛”的教育?《孝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這種德行的根本,是對親人的愛,對長輩的愛,當然也是對師長的愛。這是需要培養、澆灌的,可是我們的學校、老師、家庭認真培養了嗎?我們一味地講究技術層面的教育,學好功課,考上大學,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掙錢等等,而把道德教育作為附加品,從而導致學生道德缺乏或缺失。

二,真正敬親的人,是不會輕侮他人的。《孝經·天子章》裡孔子說:“敬親者,不敢慢於人。”這裡給人們揭示出人生倫理中的一條原理:真能孝敬親人的,他就不會去怠慢別人。當然他也不會去“弒師”了。只要想一想,自己舉動的後果,會給自己的親人帶來什麼恥辱、災難,也許就不會鋌而走險了。《孝經·廣至德章》裡孔子說:“教以孝,所以孝天下之為人父者。”既然如此,必定會放下手中兇器。

三,《孝經·廣要道章》裡孔子說:“禮者,敬而已。”師生之間均要對對方有禮,不管是學生對於老師,還是老師對於學生,都要有禮。然而現實之中,“禮”的教育和教養日趨淡薄,“禮”的理念不僅在社會上,就在本不該淡薄的學校中也日漸淡薄。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一個並不複雜的問題。比如中國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可以看到師恩之深。又比如中國古諺說:“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簡單的幾句老話,不知道勝過多少大道理。

古人與今人還留給我們很多的榜樣。啟功是當代著名的學者、書法家,他在晚年還用賣書畫所得168萬元以自己的老師陳垣先生的名義設立了獎學金,此舉曾轟動天下,傳為美談。這些獎學金,可以促進更多人知道、研究、傳承陳垣先生的學術與事業。這是他報答師恩的最佳選擇。當然陳垣先生也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受人尊重的導師與校長,不說他的學術,就看陳垣將珍藏的四萬餘冊藏書和幾百件文物最後全部捐獻給國家,其中有很多珍貴版本,就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