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這三條我做不到。子貢說“夫子自道也”,您說的不就是您自己嘛!
大家看,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
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瞭解我。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於人、取悅於人。
真正尊崇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君子之道(2)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而且內心忠誠的公民,然後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的目的就是完成這麼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為人之學”又是什麼呢?
它是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當成一種技能,以之謀一份職業,為自己謀一份福利。
孔子曾經直截了當地跟他的學生子夏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就是說,要想著提高修養,不要老惦記眼前的一點點私利。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像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因為只有你的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