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役和平津戰役均為以多勝少,唯有淮海戰役是以少勝多。遼瀋戰役,東北野戰軍以70餘萬對國民黨軍55萬,最後殲敵萬;平津戰役,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野戰軍以100萬對國民黨軍60餘萬,最後殲敵萬。而淮海戰役,則是解放軍以60萬對國民黨軍80萬,最後殲敵萬。

因此,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聽說後,在記事本上寫道:“60萬戰勝80萬,奇蹟,真是奇蹟!”不久,斯大林又對即將出任駐華大使的尤金說:“淮海戰役打得好,是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蹟,也是世界戰爭史上少見的。這個戰役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19世紀80年代,美國西點軍校專門派出考察團,來到淮海戰場舊址進行實地考察,對這一結果的評價是:“不可思議”。美國參謀學院戰鬥研究所也認為,在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規模最大、最具決定性的一戰,“認定淮海戰役是最有研究價值的一次戰役”。

淮海戰場上,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直接指導下,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運籌帷幄,出奇制勝,不僅創造了戰役上以少勝多的奇蹟,而且把大兵團作戰指揮藝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戰略決策和戰役指揮兩方面,均做出了最突出的貢獻。

淮海戰役第一功臣(下)(13)

正在平津戰役前線的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十分關注淮海戰役,尤其對幾個月前的遼瀋戰役後期巧施妙計,從自己手中救走了5萬餘人馬的名將杜聿明逃走又被活捉的全部細節,很有興趣。為此,他還責怪參謀長劉亞樓未能全面收集好材料。

劉亞樓說:“林總,你對華野的作戰情況特別感興趣,是不是想與粟裕同志比個高低?”

林彪回答:“你這個人說話欠考慮。首先,我對打了大勝仗的兄弟部隊都很感興趣;第二,我對粟裕同志的瞭解,比你們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義之後,從南征路上開始,及至井岡山時期,就數我們兩個打得好。後來,由於經歷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風格。我因為長期以來,肩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我的擔子很重,打仗較為慎重。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長期遠離中央,長期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我看最多隻有五成把握。拿這次淮海戰役來說,沒讓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討和借鑑。”

淮海戰役的總前委之一、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也給予了粟裕以及他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很高的評價。華東軍區領導機關在奉命準備向蘇聯尤金大使介紹淮海戰役情況時,在場的劉伯承邊看地圖邊對陳毅說:“淮海戰役這個仗,主要是三野(華野)打的。”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還回憶其父說過這樣的話:“淮海戰役主要還是華東野戰軍打的。我們中野武器裝備差,兵力少,打黃維時是瘦狗拉硬屎,幸虧有粟裕派來部隊及時支援,否則我們中野打光了也打不下來。”

淮海戰役結束以後,全軍統帥毛澤東深有感慨地說:“1948年,粟裕提出3個縱隊暫不過江是正確的,這樣就保證了淮海戰役在短時間取得了徹底勝利。”在1949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肯定地指出:“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歷史的真言——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紀實》一書中,生動地記敘了毛澤東評價粟裕時的情景: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了。毛澤東的注意力一方面轉移到了平津戰略區對傅作義的戰略作戰上,另一方面開始集中考慮人民解放軍如何渡長江南下、徹底打垮蔣介石、將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戰略問題了。”

“這時的毛澤東,夜間仍舊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和任弼時開會研究對敵的方針和策略,白天有時則靠在辦公室裡的藤椅上,微閉著雙目,讓李銀橋給他篦一篦頭髮。”

“每當這時,毛澤東總要同李銀橋聊上幾句話,以緩解他日夜緊張的思緒。”

“一次,毛澤東一邊讓李銀橋篦著頭髮,一邊緩緩地說:‘銀橋呵,淮海戰役結束了,你說說看,這場戰役哪個人的功勞大啊?’”

“李銀橋思考著說:‘我說華野粟裕的功勞最大……’”

“‘是麼?’毛澤東平靜地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淮海戰役後,劉伯承、鄧小平到西柏坡向毛澤東彙報工作。毛澤東與他們交談時,又一次提到粟裕,稱粟裕有傑出的戰略預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