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兒子們長大,蒲松齡的生活基本擺脫了貧困。畢際有的兒子畢韋仲跟蒲松齡情同手足,畢際有去世後,畢韋仲一再挽留蒲松齡,蒲松齡在畢家整整待了30年,70歲才撤帳回家。
綽然堂
科舉失利的痛苦
蒲松齡一生科舉不得志,這不得志又恰好從少年得志開始。
清順治十五年(1658),19歲的蒲松齡參加科舉考試,在縣、府、道三試中名列榜首,成為秀才。錄取蒲松齡的是山東學道大詩人施閏章。清初詩壇號稱“南施北宋”,指的就是安徽的施閏章和山東的宋琬。施閏章給童生道試出的第一道制藝題是《蚤起》。“蚤起”這兩個字出自《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形式上有嚴格要求,寫多少字,分哪些段,都有具體要求,更重要的是,內容要揣摩聖賢語氣,代聖賢立言。既然題目是“蚤起”,顧名思義,就應該模仿孟子的語氣,闡發《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的文章本義,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齡卻寫成了既像小品,又像小說的文章。文章開頭寫了一段,是文言文,用白話說出來就是:“我曾經觀察那些追求富貴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題名的功名,小人追求發財致富,有些人自己並不富貴卻迫不及待地伺候在富貴者門前,唯恐見晚了。至於那些悠然自在睡懶覺、無所事事的人,不是放達的高人,就是深閨的女子。”這段話不像八股文,是描寫人情世態的小品文。接下來,蒲松齡走得更遠,乾脆虛構起來,他寫齊人之婦如何夜裡輾轉反側,琢磨著追蹤丈夫,而且想“我得起來了”。寫到妻子決定跟蹤丈夫時對妾說:“你關上門吧,我走啦。”有人物心理,有人物獨白和對話,很像小說,怎能符合八股文要求?但是,蒲松齡遇到的是大文學家施閏章,愛才如命的施閏章。施閏章欣賞蒲松齡對人情世態栩栩如生的描寫,他加批語說蒲松齡“將一時富貴醜態畢露於(蚤起)二字之上”,還寫個批語:“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大筆一揮,蒲松齡,山東秀才第一名。
蒲松齡三試第一,名氣很大,躊躇滿志地走上了求仕之路。但他接連參加四次鄉試(舉人考試),都名落孫山。追根究底,施閏章對蒲松齡的賞識實際是誤導,蒲松齡用寫小品和小說筆法寫八股,雖然得到施閏章的讚賞,其他考官卻不會認可。他們都是用刻板的八股文做敲門磚取得功名,只會寫這樣的文章,也只欣賞這樣的文章。可以說,蒲松齡最初參加科舉考試就偏離了軌道。
蒲松齡31歲時到江蘇寶應縣給知縣孫蕙做幕賓,幕賓就是代寫公文書信的秘書。孫蕙的家離蒲家莊很近,蒲松齡三試第一後頗有些名氣,孫蕙邀請了他。南遊是蒲松齡平生惟一一次混跡官場,他觀察了官場的方方面面,也堅定了進入官場的決心。有一次孫蕙問他,你想仿效古時什麼人啊?他回答:“他日勳名上麟閣,風規雅似郭汾陽。”有朝一日我的名字能上凌煙閣,氣派像汾陽王郭子儀。這似乎很滑稽,明明是縣官請來處理文稿的文字秘書,卻說將來要做郭子儀那樣比縣官大得多的官!其實不難理解,蒲松齡如果不想青雲直上,他數十年如一日參加科舉考試是為什麼?
蒲松齡做了半個多世紀秀才。秀才是最低的功名,卻最辛苦,總得考試。各省學道任期三年,學道一到任先舉行秀才考試,叫“歲考”。歲考決定秀才的等級,考得不好降級,考到一等,才有了做廩生的資格。所謂“廩生”,就是享受朝廷津貼的秀才。廩生有名額限制,即使歲考一等,也得有了空額才能“補廩”。歲考第二年舉行“科考”,成績分六等,考前幾等可以參加鄉試,考五、六等降級。鄉試三年一次,納稅多的省可以錄取百名左右舉人。蒲松齡到底參加了多少次鄉試?從有關資料看,大約十次左右。也就是說,蒲松齡為了求區區“舉人”功名,用了不少於30年時間反覆參加歲試、科考、鄉試。實在太可怕也太可惜了。我們現在旁觀者清,當年蒲松齡卻當局者迷。因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舉制度是下層知識分子改變人生命運的惟一出路。蒲松齡一直希望有朝一日金殿對策,光宗耀祖。他反覆練習,挖空心思琢磨寫八股文。現在傳下來的《蒲松齡集》裡有大量這類文章。40多歲時蒲松齡寫的八股文跟當年施閏章欣賞的文章已經很不相同。可是,他還是考不上!一方面,科舉腐敗,金錢和權勢越來越起作用;另一方面,蒲松齡很沒運氣。我們從他寫的詞看到他鄉試失利的具體情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苦行僧”蒲松齡(3)
康熙二十六年,蒲松齡48歲那年參加考試,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