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發生了蘭溪書生和僕人暴死的怪事。第二天女子又來,對寧生說:我見的人多了,像您這樣剛強耿直,真是聖賢。然後說:她叫聶小倩,18歲時死了,葬在寺外,被妖物威脅,用美色勾引人,攝取人血供妖物飲用。蘭溪書生就是受她勾引後為妖物所殺,那用來誘人的金子是羅剎鬼的骨頭。聶小倩告訴寧採臣:因為他不受美色和金錢誘惑,夜裡妖物要派夜叉對付他,同寺的燕生能幫他免除災禍。聶小倩請求寧採臣收拾她的遺骨,運回安葬。

寧生在燕生幫助下從妖物手下逃脫,把聶小倩遺骨發掘出,租船帶回家,將墳墓建造在書齋外,祭奠道:可憐你的魂魄孤苦伶仃,把你安葬在我的書齋旁,不讓你受雄鬼欺凌。禱告完了,聶小倩出現,願隨寧採臣回家,做小妾、丫鬟,無怨無悔。寧母卻很客氣地對小倩說:小娘子願意照顧我兒子,老身很高興。只是我只有一個兒子,靠他傳宗接代,不敢讓他娶鬼做妻子。小倩樂意把寧採臣做兄長對待,承歡慈母膝下,侍奉嫂子、母親。因寧妻長期臥病在床,寧母要親自承擔家務,辛苦得不得了,自從得到小倩,寧母很安逸,對小倩像對親生女兒,忘記小倩是鬼。小倩剛來時不吃人間飲食,半年後漸漸喝點兒稀粥。沒多久,寧妻病故,寧母想續娶小倩又怕娶鬼妻對兒子不利。聰明的小倩覺察到寧母心思,對寧母說:子女都是上天所賜,寧公子已被上天載入多福厚祿簿冊,命中註定有三個光宗耀祖的好兒子,不會因為娶了鬼妻就受到影響。寧母相信了小倩的話,跟兒子商量,寧生很高興,寧家大擺筵席告訴親戚朋友。有人要求見寧家的新媳婦,小倩爽快地盛裝出來見客,滿堂賓客反而都不懷疑小倩是鬼,以為是天仙。

聶小倩從祟人之鬼變活人之妻的過程,饒有情趣。聶小倩在小說裡出現時,“有一十七八女子來,彷彿豔絕”,鬼嫗恭維她“小娘子端好是畫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攝魂去”。聶小倩的美麗是祟人本錢,“狎暱我者,隱以錐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攝血供妖飲”。如果有人不受美色吸引,聶小倩還有第二手,用錢,“又或以金,非金也,乃羅剎鬼骨,留之能擷取人心肝”。聶小倩在妖物脅迫下,“以投時好”祟人,是惡的,醜的,可憎的,真是“歷役賤務,腆顏向人”。她受寧採臣感化,棄暗投明,跟寧採臣回家。近朱者赤,像塊璞玉經過琢磨,光彩顯露:勤勞善良、任勞任怨、察顏觀色、善於辭令。對寧母,像對親生母親一樣孝敬、依戀;對寧採臣,既像對長兄一樣恭敬又像小鳥依人般親切……蒲松齡用兩個細節寫聶小倩“人性”啟用和“鬼性”消失:其一,聶小倩從剛來時不食人間煙火,到能喝點稀粥,跟常人吃飯無異;其二,聶小倩從懼怕燕生劍袋到主動把劍袋掛到臥室,跟懼怕劍袋的惡鬼徹底劃清了界限。女鬼聶小倩人性日漸表露,鬼性日漸湮沒,終於脫胎換骨。小說開頭寫聶小倩美,是女鬼祟人之美。結尾聶小倩仍然美,也仍然是鬼,人們卻懷疑她是仙。從鬼到仙,從惡到善,一念之差,是《聶小倩》這個鬼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伍秋月

《伍秋月》的人鬼戀,建立在宿命基礎上。伍秋月和王鼎在小說開頭就上了合歡床,然後,一人一鬼共同與荊天棘地的黑社會拚搏。王鼎透過伍秋月進入冥世,兩次殺掉冥役。第一次,是他在隨秋月漫遊冥世時偶然遇到剛死的乃兄王鼐,冥世衙役拘著王鼐“索賄良苦”。王鼎怒不可遏,決殺二隸。第二次,是冥世府衙將伍秋月抓去,隸卒調戲秋月,王鼎“一役一刀,摧斬如麻”。在《伍秋月》裡,冥世確實成了現實另一種表現形式。冥役索賄枉法,猥褻女囚,乃現實社會黑暗吏治的倒影。王鼎殺冥役,是百姓對黑暗吏治深惡痛絕的浪漫性懲戒。王鼎殺掉冥世惡役,帶其兄逃回人世,按伍秋月提示,七日“勿摘提幡(弔孝標識)”,給冥世追捕者錯覺,讓他們以為王鼐還在冥世,王鼐竟然就這樣復活了。一個柔弱女鬼的雕蟲小技,竟然騙過冥王、判官、黑白無常,真是不可思議。

愛聽秋墳鬼唱時(3)

伍秋月復活,則是對六朝小說沉魂復生模式詩意化的再創造。《搜神後記·李仲文女》寫葬於武都郡北的李女本應復活,因發棺太早,結果“女體已生肉,姿顏如故”,腿腳沒長好,只好含恨永沉陰世。按六朝小說原則,沉魂復生,有嚴格“定數”,不可違拗,否則萬劫不復。伍秋月命定的復活正如她所說的“此有定數。妾待月盡,始是生期”。可是王鼎殺了冥役,要逃脫冥中懲罰,必須違反“定數”,提前復生。按六朝小說模式,提前復生的結果會永陷地下,成為枯骨,然而伍秋月卻成功復活,這是王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