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約三十頁的
小說。但他未曾發行過小說單行本。
根據野野口修的說法,各自走上不同道路的兩人於七年前再度會面。當時他在某本小說
雜誌上無意中看到日高的名字,於是想念之餘就去探訪他了。
關於這點我持保留的看法。就像先前所講的,他們兩人碰面後,大約經過一年的時間,
日高邦彥就得了文學大獎。不過,得獎的那本《死火》卻是最早與野野口稿子內容一致的作
品。與野野口的相遇替日高帶來了好運,這種推測應不算空穴來風。
我前往出版《死火》的出版社,詢問當年負責的編輯。那位編輯名叫三村,是位謙遜的
中年人,現在已榮升小說雜誌的總編了。
我的問題只有一個重點,旨在理清日高邦彥當時寫出的這部作品,是在他一直以來的實
力範圍之內呢?還是從天而降的難得佳作?
聽我這麼一問,三村先生先不回答問題,反倒問我:“您是針對最近流傳的影子作家傳
聞做蒐證嗎?”
他顯得有點神經兮兮,這點我可以理解。對他們編輯而言,日高邦彥雖已亡故,卻還是
不能詆譭他的名聲。
“既然說是傳聞,那就表示是沒有根據的事,我只是想做個確認而已。”
“如果毫無根據的話,我不相信你會提出這種古怪的問題。”
三村一語將我戳破,接著回答道:“就結論來說,《死火》對日高先生而言,確實是他
寫作的分水嶺。也有人說,因為那部作品,日高脫了層皮、蛻變了。”
“這麼說來,它比之前的作品都要好上很多囉?”
“嗯,是可以這樣說啦。不過,對我而言,那並不是多意外的事,因為那個人本來就是
個很有實力的作家。只不過,他之前的作品太粗糙了,讓讀者挑出很多毛病。也有人說,他
的理念傳達得不是很清楚,這點在《死火》一書中就處理得很好,你讀過了嗎?”
“讀過了,很精采的故事。”
“是吧?我至今依然覺得那是日高的最好作品。”
《死火》講的是個普通上班族到外地出差看到美麗煙火的故事。男子受到感召,立志成
為煙火師傅,故事本身就很有趣,特別是關於煙火的描寫更是精采。
“那本書是一氣呵成的吧,沒經過連載什麼的。”
“是的。”
“日高先生在動筆之前,有先和你們討論過嗎?”
“那是當然,不論何時,和哪個作家配合都是這樣。”
“那時,您和日高先生談了些什麼?”
“首先是內容、書名、情節啦,再來則是討論人物的性格等等。”
“是你們兩個一起想的嗎?”
“不,基本上日高先生都已經想好了。那是一定的,因為他是作家嘛。我們只是聽取作
家的故事,陳述自己的意見而已。”
“例如將主角設定為煙火師傅,這也是日高先生自己的創見嗎?”
“當然。”
“那你聽了以後作何感想?”
“感想,什麼意思?”
“你沒想說那確實是日高先生才有的創意嗎?”
“我沒特意想到這個。不過,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寫煙火師傅的作家並不在少數。”
“有沒有哪些部分,是因為三村先生您的建議才修改的呢?”
“那部分佔的並不多。我們看過完成的稿子,發現哪裡有問題才提出來,至於要怎樣修
改則是作家的事。”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日高先生拿別人的作品,用自己的語彙、自己的表現手法將它改
寫,然後讓你來讀,你會分辨的出那是別人的作品嗎?”
三村想了一下後回答:“老實說,我分辨不出。因為要判斷是不是某位作家的作品,藉
助的就是詞彙的運用以及表現的手法。”然而,他不忘補充說道,“可是,刑警先生,《死
火》肯定是日高本人的作品。在他寫作期間,我曾見過他好幾次,他總是非常苦惱,至今依
然還有破解不了的難題。如果是以他人的小說為草稿的話,應該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對於這個,我不敢再說什麼,只道了謝就起身了。不過,在我腦裡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