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青嘆氣道:“就算皇上有意為之,只怕太后護子心切,到時極有可能會棄大局於不顧一味偏幫翼王,這樣一來,反而會將皇上和翼王本就如履薄冰的關係往火坑推……”
項望山道:“我這幾日細細想來,倒覺得此事除了你說的三種情況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徐曼青好奇道:“哦?夫君倒是說來聽聽。”
“翼王在東魯勢大,難免會得罪些什麼人。你說會不會是那些人為了挑撥皇上與翼王的關係,想借皇上這把刀把翼王給斬落馬下?”
徐曼青一驚,這才想起這種借刀殺人的把戲也不無可能,畢竟皇帝與翼王之間早有嫌隙,雖說一直被平和的假象籠罩著,但自古帝王多疑,就算是親兄弟也是絲毫經不起挑撥的。
“那到底是誰想謀害翼王?”
項望山搖頭道:“此事牽連甚廣,若要徹查便要深入到東魯腹地。而東魯又是喉舌之地,外臨東海,且又與虎視眈眈的羌國僅一水之隔,處理不好便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在沒有找到關鍵證據之前,這一想法也只能藏而不發,否則就會被皇上看做是我在偏幫翼王說話,到時候若翼王保不住……”
徐曼青臉色凝重地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眼下最關鍵的,就是翼王得讓皇上消了戒心,這才能把他自己從這件事裡撇乾淨,而光是自我禁閉,是遠遠不夠的。”
徐曼青聽項望山這般一說,心裡頓時閃過一絲念頭。
“夫君的意思是……”
項望山點頭道:“如今誰提撤藩都不合適,除了翼王本人。”
徐曼青瞪大雙眼道:“可這畢竟事關翼王一脈的重大利益,就算翼王願意,但那些一直跟著他的臣下們難道就會甘心因此而大權旁落?這豈是說撤就撤的那麼簡單?”
作者有話要說:雖然這幾章的內容跟“妝容”相去甚遠,但請大家相信,這一切都是在為青妞的聖手鋪路吖~~
第141章
項望山道:“若此事真不是翼王所為;只要他先行提出撤藩的陳請,定能消除皇上的疑慮;將此事的矛頭對到別處去。而就算皇上有心要撤藩,也不會立刻就坡下驢;再加上還有太后站在翼王后頭,撤藩一事定不可能一錘定音。”
“且以我對皇上的瞭解,他是位仁君;十分在意身後之名,如若不然,當時在軍中亂政的馮嗣侗早就被皇上抄家滅族了;又怎會對他再三容忍,一直等到馮嗣侗的所作所為惹得天怒人怨之後才下了狠手?說來說去,皇上只不過是不願做那種史官筆下所寫的狡兔死走狗烹一類的君主。若此事處理得當,翼王頂多會被削去一些權力,但藩王之位不會被動搖。”
“這樣一來,翼王的損失其實不會太大。”
“畢竟我大齊目前也僅有翼王一個親王,與皇上一母同胞不說,且兄弟二人又在廢宮中有過一段相濡以沫的日子。若是真的罔顧人倫痛下殺手,只怕會招徠非議。”
大齊自雍宗繼位以來便在民間廣開言路,允許百姓議政。若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削了翼王的藩,只怕難堵悠悠眾口。特別是翼王在東魯封地素有官聲,極得百姓愛戴,冒然為之恐怕也會對民生不利。
徐曼青嘆氣道:“可如今看太后的架勢,定是非要護著翼王不可的。此事若沒有太后插手倒還好說,如今這……”
項望山拍了拍徐曼青的背:“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太后豈是一般的女流之輩?翼王之事,她是不得不擺出自己的姿態,但在必要的時刻,自然也會懂得勸翼王壁虎斷尾,自保其身才是。”
徐曼青想想也是,這高太后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時候,項望山都還沒出生呢!若說起玩弄權術的技能,就是德宗在高太后面前也是要甘拜下風的。
徐曼青被項望山這般一提醒,倒是悟出了點門道來。
“說的也是。若是這木蘭圍場的事兒一出,翼王就早早地上書奏請削藩一事的話,反而顯得有些做賊心虛了。”
“若是緩上一緩,待朝堂上下為了此事爭論不休不得安寧的時候,翼王再以一句‘大局為重’退而求其次奏請削藩,這樣一來不僅顯得十分無辜委屈,更體現了顧全大局的風範。我說的是與不是?”
項望山看著自家眼裡閃著狡黠之光的妻子,心中是欣慰非常。畢竟在這種大多女子都沒有機會讀書習字的環境裡,能有這樣一個思想上能與自己比肩伴侶,實在是人生之大幸。
撫了一把徐曼青松散下來的長髮,項望山捏了捏自家媳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