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性、人生問題。《兇手》《秘密》兩部短篇小說集,小說的主人公全部都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從他們的人生悲劇中,大陸讀者可以瞭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社會真實狀況。

關於小說,柏楊稱:就魯迅而言,他的小說對我影響很大,雜文對我影響較小——我認為,可人家說不是……看過魯迅的小說,你會感受到一種精神壓力,你要思考,不會愉快,受魯迅影響,我創作小說,也是出於愛心和使命感,不考慮有沒有世俗利益。柏楊著作雖以雜文與史學作品最為知名,但創作卻是肇始於小說的,小說是柏楊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柏楊思想軌跡的重要資料。

“典藏柏楊·雜文——八十九歲的方成與八十八歲的柏楊攜手

柏楊的雜文是柏楊創作的重頭,作品數量也最多,此次編輯,我們依循了兩個原則,一是選其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選其最新作品,以見柏楊的思想變化。如同樣是首次在大陸出版的《新城對》,這是一本訪談錄,是柏楊與眾多記者的對話,有許多就產生於新世紀。話題則從柏楊個人的生命史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從兩岸關係到兩性關係,從歷史糾葛到現實衝突,可以讓讀者如臨其境地直接感受柏楊先生的心聲,喜歡柏楊歷史和雜文作品的讀者從中能夠了解柏楊先生的所思所想。

在“典藏柏楊”叢書編輯過程中,我們還特請著名漫畫家方成為“典藏柏楊·雜文”系列繪製了漫畫插圖,柏楊現年八十八歲,方成八十九歲,兩位年近九旬的老者攜手,珠聯璧合,實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典藏柏楊·歷史”——柏楊曰:我用雜文體寫歷史,形式上嬉笑怒罵,內心沉重無比

“典藏柏楊·歷史”中的《帝王之死》《皇后之死》,人民文學出版社已先期出版了,這是柏楊先生十年獄中讀史,有感而發。柏楊說:我之所以寫中國歷史,就是想要追究一個問題——中國的歷史為何迴圈往復地充滿了血腥和欺詐,我以雜文體寫歷史,形式上嬉笑怒罵,但內心無比沉重。柏楊從帝王和皇后的非正常死亡的角度揭示了中國歷史上那些層出不窮的慘事,到底該由誰來負責。

“典藏柏楊”系列叢書全面體現了柏楊的思想和創作成就,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在大陸讀者中必將產生重要影響。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7年11月24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陳建功:序

斗膽給柏楊先生的小說寫序,是因為柏楊先生及其夫人張香華大姐的囑託與鼓勵。柏楊先生我神往久矣,以前一直不斷讀到他的雜文與說史著作,想見其為人,早已高山仰止,後來又多次承蒙他的關心和抬愛,然而至今未瞻道範。忽接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常雪蓮女士手札,轉告柏楊夫婦美意,說該社即將出版的“典藏柏楊”叢書的小說系列典藏請我作序,冷汗當即冒將出來:小子何德何能,應承這等差事豈不自找附驥之議?幾次欲連線臺北,找香華大姐請辭,又自省接到這差事時,十分感動之餘,內心深處還是有幾分得意的。現在又“虛情假意”般謝絕,是不是有點“醜陋的中國人”的味道?嗚呼,柏楊先生,一語成讖,真真讓晚生我左右為難也。

“附驥”於柏楊,始於1984年。那年秋天我訪美歸來經香港小停,受到香港作家彥火(潘耀明)兄的接待。彥火請我回內地後,代為聯絡十位作家,編選各自的作品集,由他介紹在臺灣出版。當時臺灣還沒有解除所謂的“戒嚴”,引入大陸作品是冒著極大風險的。作為十人中的一個,又作為這一批大陸書稿的牽線人,我不能不對彥火兄的創意提出疑問。這才知道在臺灣島上出面的,是柏楊先生。聽到這大名心中一震,暗道這老倌已經為“大力水手”事件背了“汙衊黨國領袖”的罪名,坐了九年零二十六天的大牢,看來仍有“太歲頭上動土”的膽量啊!此公以“前科”之身,求朋告友,擔冒風險,我輩若猶疑於後,豈不羞煞?由此便有了林白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國大陸作家書系”在臺灣之“登陸”。窄窄的一道海峽,數十年的人為阻隔,柏楊先生應算作最早銜石填海的一個。時至今日,回想先生“導夫先路”之功,焉能不感慨系之?

再次和柏楊先生、香華大姐取得聯絡,是在我兼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之後了。柏老與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緣分,源起於柏老香華夫婦與文學館前任副館長周明先生二十多年的友情。早在三四年前,柏楊先生就已經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過一批珍藏書籍,同時建立了柏楊文庫。我到任後不久,即接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