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以一萬人為一營,設三老、從事各一人,全軍整編為三十個營——也就是說,當時赤眉軍有三十萬人左右。

其次,赤眉軍為與更始政權對抗,立西漢城陽景王劉章之後劉盆子為帝。

城陽景王,是西漢城陽國的第一代封王,也就是在西漢初年劉呂宮廷政變中立了大功的朱虛侯劉章,漢文帝登基後,為酬其功,將他封在城陽國為王。這位城陽景王,在兩漢期間,一直是山東地區廣為祭祀的神,直到曹操的時代,當地人還在城陽景王祠舉行淫祀。

劉盆子當皇帝的經歷,也是這場農民戰爭中的有趣花絮。

他本來是山東式人,赤眉軍經過他老家,把他和兩個哥哥擄入軍中。大哥劉恭讀過《尚書》,在赤眉軍中是難得的知識分子,所以樊崇入洛陽時,就把他也帶上了,更始帝封他為式侯——這正是他祖父的封邑,可見更始對他的宗室身份還是相當尊重的。樊崇逃走的時候,他就留在洛陽,後來隨更始帝一塊遷到長安。

劉盆子和二哥劉茂留在赤眉軍中,因為年紀太小,才十四五歲,被安排去放牛,軍中稱為“牛吏”。

赤眉軍多是山東人,自然也對山東土產的城陽景王這尊大神深信不疑。軍中有齊巫,狂言城陽景王大怒說:“當為縣官,何故為賊!”樊崇等人一合計,這個還不簡單?俺們立個姓劉的當頭兒,不就不算是“賊”了麼?

於是就在軍中查戶口,看誰和劉皇帝家的關係最近,最好還是城陽景王家的後人。這樣一盤查,查出來七十多個,再查三代……

最後留下三個候選人:劉盆子兩兄弟,還有一個前西安侯劉孝。

三個人總不能一塊當頭兒吧?這也好辦,抓鬮。

樊崇和大家商量,說這紙條上寫個啥好呢?大家合計合計:聽說古時候的皇帝將兵,都稱為上將軍,就寫個“上將軍”吧?

於是三個鬮做好了,其中一個寫上“上將軍”三個字,剩下兩個是空白,放在竹筒裡,讓候選人自己來賭運氣。

可與這個“抓鬮做皇帝”相輝映於青史的,大概只有唐朝的“馬球賭三川”了。

為這場抓鬮,赤眉軍還搞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儀式。赤眉軍在今陝西華縣北面的鄭城設立壇場,先隆重祭祀了城陽景王,然後三個候選人按年齡先後抓鬮。年紀最小的劉盆子最後抓,卻一把抓出個皇帝來。

赤眉諸將跪拜稱臣,把這個半大孩子嚇得不行,差點哭出來。還好他二哥鎮靜,說你把抓到的東西好好藏起來。劉盆子才不管呢,回頭就把那要命的東西扔掉了,跑回營中繼續當他的牛倌。

皇帝選出來了之後,赤眉諸將也紛紛自封官銜,徐宣當過縣裡的獄吏,懂《易經》,是知識分子,被推為丞相。樊崇雖然勇敢善戰,但畢竟是老粗,多少要扣點分,只當了個御史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楊音以下都為列卿。

赤眉立皇帝的場面有點混亂,誰也搞不清他們到底是真心想立皇帝,還是隻是鬧著好玩。以至於主角劉盆子的傳記裡記載說,當時竟然沒人管這位皇帝,任由他和一群放牛娃到處閒逛,該咋地還咋地。

唯一的皇帝待遇,是他放牛時的主管給他置了一套不倫不類的行頭。

雖然抓鬮是抓的“上將軍”,但《後漢書·劉盆子傳》說,赤眉此後改元“建世”,這該是不折不扣的稱帝了。劉盆子,這個可憐的孩子,就這樣被推到歷史的浪尖上,然後又被重重地摔下來,成為權力祭壇上無辜的犧牲。

十、亂世長安(1)

古都長安,在歷史上有過兩次輝煌。第一次是西漢,第二次是隋唐。

然而長安城的第二次輝煌,幾乎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之上的,因為宏偉的漢長安早已被戰火焚燬,湮沒在黃塵下。

毀滅漢長安的,就是我們即將談到的這場兵火之災。

赤眉建立“建世”政權後,繼續西進,抵達華陰。已成為河北霸主的劉秀也擊敗更始軍,派大將鄧禹自汾陰渡河,進佔夏陽,直逼渭水。

長安的更始政權岌岌可危。

從對抗劉秀的北戰場戰敗逃回的大將張,對繼續佔據長安失去了信心,與眾人商議掠奪長安財富,東歸南陽與宛王劉賜的部隊會合,以圖再舉。這一建議得到了申屠建、廖湛等巨頭的贊同,然而更始帝本人卻勃然大怒——他實在是捨不得這座奢華壯麗的長安城。

為對抗赤眉,更始帝派王匡、陳牧、成丹、趙萌等率軍進駐新豐,扼守要路,李松也率別部進駐新豐境內。

張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