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為康熙在孤寂晚年得到的唯一溫馨慰藉的掌上明珠。乾隆帝晚年透露,“皇考”雍正在一年前即有心安排了這一幕,此時從容“奏皇祖”,令他“隨侍學習”。
但是,這些均屬皇位繼承已成定局後的推測,特別是有利於既成事實的推測。上述諸如“八人同受遺詔”之類的疑點,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
而且有的清史專家認為:鍾愛幼年子孫是老人的常情,康熙晚年身邊經常有子孫陪侍,弘曆只是其中的一個,且陪侍時間較短,只有半年。有的子孫陪侍時間更長,也得到寵愛。如康熙幼子允秘、允禧均素為康熙“所鍾愛”。孫輩中,康熙最為鍾愛的應是廢太子允礽的第二子弘皙。時弘皙已經成人,作為皇長孫,地位與眾不同,且他的人品才能,遠近稱讚。據朝鮮國使臣說:“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弘皙必定與康熙有一段更為親密的關係,且賢名聞於異國。如果挑選儲君要考慮第三代繼承人的話,膺選者可能是成年的弘皙而不是童稚的弘曆。
況且,在繼位問題上也有可能發生非常事件。
非常事件的發生——或是多疑的康熙對雍正的試探;或是已無法再忍的雍正對康熙下手,其結果都是一個,康熙被害。康熙的確從來不喝參湯,但有一種情況除外,這就是非常事件發生的時候。所謂非常事件,便是血腥政變。讓我們假想一下下面的情景: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無解的疑點(6)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