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不是元昊家沒有姓氏,或是姓氏卑微,讓人汗顏。他們家原是鮮卑族的一支,姓拓跋。往前倒數個五六百年去,拓跋氏是北魏王朝的皇族,何等顯赫!再往上追溯,就是追到黃帝那兒,他們也同樣有頭有臉:他們的先人與漢人一樣,都是黃帝的後裔,只因封地在北,境內有座大鮮卑山,這才有了個異樣的族名。拓跋姓氏,也堂堂正正來源於老祖宗黃帝。黃帝以土德而王,在北方俗語裡,土被稱為“拓”,後被稱為“跋”。“拓跋”的意思,正是直接表白自己這一支是黃帝的嫡親後裔。只是因為音變,外人不懂源流,反倒來小視拓跋氏,不過表現了自己的輕薄無知而已。可惜,北魏之後,拓跋氏就風光不再了。到唐代,元昊這個大家族,因為屢次有功於朝廷,被賜姓李,拓跋氏沒了;到大宋建國,又被改賜姓趙。雖然始終擁有西北一片天地,到元昊手裡,光大宋也傳過幾代了,可一個失去姓氏的門庭,無論怎樣,也難叫人直起腰來!何況,比起祖先的榮耀,如今只能叫人長歌當哭呢!

這一點,元昊比誰都敏感,也最不能容忍。

他父親德明比他實際,對大宋朝感激涕零,也常告誡他不要貪婪,不要與宋朝為敵:“我帶兵打了一輩子仗,累了,再不想妄動干戈了。我們這一族,幾十年錦衣玉食,託的都是大宋朝的蔭庇,你千萬不要負恩呵!”

他根本不以為然,當即反駁父親:“我們胡人,幕天席地,逐水草而居,食肉寢皮,茹毛飲血,原是本性,錦衣玉食與我們毫不相干,根本無恩可謝。何況,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圖的是王霸之業,縱橫伸屈全在一念之間,又怎麼能拿小恩小惠束縛手腳,受制於人!父王您就瞧好吧!”

兒子已經羽翼豐滿,做父親的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元昊先已改名曩霄,即位後又自號嵬名吾祖。“嵬”字在西夏語中是“惜”的意思。自號“惜名吾祖”,不難想見他要揚宗耀祖的野心。德明死後他追諡為光聖皇帝,喪事一完,立馬就開始了拓國揚威的新政。既懷著這麼一顆不軌之心,張元刻意拿反話激他,就像點著了芯子的火炮,能不爆嗎?

張元還有話:“眼下宋朝外面雖然齊整,裡面早已不堪入目。國家不要說有三年之積,就是維持十天半月的開銷,怕也難得了。老百姓也多半家無宿糧。君臣上下還不知道利害,因循苟且,文恬武嬉。就有幾個清白人說話,也沒人聽。冗兵雖然不少,從不操練,武器又殘破不全;更兼自太祖起,將帥兵權被奪,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所有將士不過刀俎魚肉而已,不堪一擊。百姓玩習耽安,更經不起風吹草動。說來真是難以置信,我們走遍京畿內外、兩河上下、西北邊陲,修而有備的城池,竟找不到幾處!大王要成就萬世不逾的王霸之業,此其時也!”

已經火炮連天的曩霄,還能再受這種煽動的話嗎?早已手舞足蹈起來。末了,又情不自禁地用手使勁拍著大腦門兒喊道:“天賜二位國士與孤,寡人還愁大事不成嗎?”當即拜張元、吳昊做了左、右丞相。

張元、吳昊既受重用,很快就為曩霄策劃了幾件大事。

一是,制定朝見、官吏制度:請仿宋朝設立文武官制;自中書令、宰相、樞密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番人漢人一視同仁,都可任職;請曩霄每旬六、九兩天接見朝臣,處理軍國大事。

二是,參照番漢制禮作樂,下禿髮令——一律剃掉頭髮;一反漢人穿著,改立衣冠制度。

三是,制定文字,興辦番學。張元、吳昊請以漢字八分書,準酌番文,造西夏國專有文字。曩霄原來就通曉番漢文字,自然一拍即合。有了方整類似八分書的特有文字,辦學就不難了。教材,除了曩霄寫的東西,也就是翻譯成西夏文字的《爾雅》、《孝經》、《四言雜字》等。

一切大致妥當,又打了幾次勝仗,奪了幾塊地盤,叫吐蕃等族略略知道了威力,叫大宋朝略略嚐了些許厲害,張元、吳昊就慫恿曩霄向仁宗叫板了。

張元勸曩霄:“沒有典章制度、衣冠禮樂,就是有土地子民,也難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更不能號召四方。陛下現在一切粗具規模,又威震塞外、宋廷,如日中天,可以表會宋廷,公開稱帝立國了!”

就在曩霄君臣緊鑼密鼓要稱帝的時候,出了一件大事。

曩霄有個叔父趙山遇,又名惟亮,與胞弟惟永分掌左右廂軍,英勇善戰,威望特高。他們的堂弟惟序,也很得曩霄的信任。山遇遵從德明的遺訓,不贊成與宋朝分庭抗禮。威高震主本來已不是好事,還要###,曩霄如何能夠容他?

曩霄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