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先己後人,先正身後正人。自己有了修身養性的功夫與治國平天下的本事,能不能治國平天下,要看自己能不能得志。而得不得志,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治己一身,都要依靠命運安排,治國平天下,自然更要依靠命運了。《論語》您比我熟,關於命運,聖人是怎麼說的?”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還說過:‘道之將行也歟,命也;道之將廢也歟,命也。’”
“聖人知命,所以無憂。許多人認為聖人治學,必然心憂天下,其實是一種天大的誤解!倒不是說,聖人根本就忘了天下蒼生。不是。聖人心有天下,卻從來不為天下而憂!為什麼?都在一個命字。您心裡有了天下,命運卻不讓您一顯身手,匡正天下,您就是憂鬱而死,不也是白搭嗎?《易》經‘乾卦’‘文言’說,‘ 世無悶’,說得實在精彩極了。其實質,就是樂天知命,一切貴在順其自然。這您比我熟,還用得著我多說嗎?鄰居打架,有人披頭散髮跑去幫忙,孟子說他犯傻。現在您不為自己窮困發愁,倒去心憂天下,以至於常常失聲慟哭,不也是犯傻嗎?但願您能聽我一句話,丟了這些傻念頭,一門心思先將自己的日子過好了,振作起來奔一個前程!”
。。
大宋遺事 第二十一回(3)
安石說到急切處,已禁不住淚眼模糊,逢源深受感染,也早熱淚盈眶了。還是艄公著急,催著開船,兩個人才依依告別了。
新人如此,老人則又是一番情景。
這幾年朝野刀槍劍戟,范仲淹首當其衝,自己之外,還牽連著一大批同事、好友,紛紛折翅沉沙,竄謫遠惡州縣。當時措置的種種事情,更全都煙消雲散,沒留一點痕跡。連科舉考試的科目變動,與人再沒有利害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