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因為咱們刺激了他,恕我不客氣說一句,都是腐儒陋見!”

“何以見得?”神宗並沒有疑問,不過是要引他說下去罷了。

“就說招降,西夏從來就是這麼幹的。陛下知道,大宋兵丁,內地是不如邊境的。”

“朕知道。”

“邊境上的弓箭手與熟番,亦農亦兵,在我大宋最有戰鬥力。西夏就始終盯著這一部分人,總是千方百計引誘他們,甚至脅迫他們叛逃。他們這樣幹,不就是為了削弱我大宋?什麼時候他們怕刺激我們,就不幹了?”師正已經有些忘形,竟像是在質問神宗了。神宗倒也不計較,只是聚精會神聽他說下去。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給他來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師正仍然沒有改變他的質問口氣。

“該!”神宗也進入角色了。

“所以,我們也要招降納叛,而且挑他最強的一部分人。橫山一族,能征慣戰,招降了他們,我們就有了攻夏的先鋒,就能如虎添翼。這個口子不但不能收,還要越開越大,直到收復西夏全境。”師正越說越亢奮,都有些手舞足蹈了。

“對,該這麼辦!”神宗也有些忘形了。

師正嚇了一跳,這才發覺自己有些離譜,趕緊賠罪道:“陛下恕罪,微臣剛才有些失禮了!”

神宗反倒蒙了:“你說得很好,哪兒失禮了?”

到兩個人都明白過來,又全都笑了。

跟著,神宗又問了不少財政經濟、民情風俗及攻守防衛等有關邊境事情,師正也一一作了回答。談到朝政,神宗又問:“韓琦離開朝廷,什麼人可以主政,愛卿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什麼人可以主政?”師正沉吟著說:“這我沒有仔細想過,也不太瞭解情況,怕說不好!”

“想到就說嘛,這不是在閒聊嗎?不反覆考慮,也有不反覆考慮的好處。不帶雜質,更直截了當,可能更真純,更有見地。”神宗鼓勵說。

“皇上聖明。這會兒微臣腦子裡沒有第二個人,只有王安石。”師正終於不再遲疑。

“能說說理由嗎?”神宗問。

“也就是一種直覺吧!倉促之間,微臣很難說出什麼系統的道道!他是學問文章大家,就是陛下怕也讀過他不少著作,這用不著說。他力主變革,文章與奏章上也有,皇上肯定比微臣更熟悉。我要說的只是直覺印象。差不多七八年前他任度支判官,曾去西北相度牧馬,我們有過一面之緣,那時我就認定他是個擔綱大政的人了。人的精幹魄力等等且不必說,自然是一等一的,但大臣裡面或許也還有人能與他一爭高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經濟的重視與透徹瞭解,從《周禮》到《易》經,到《洪範》,到《漢書》,一直到近代,理論實踐,典章制度,無不了了分明。微臣為官也有些年頭了,閱人不能算少,可直到現在,朝野上下,我還沒見到有第二個人能像他那樣重視經濟、瞭解經濟的。別的且不說,目下國家財窘民窮,理財是第一要務,光衝這一點,也該用他力挽狂瀾!”提起王安石,師正竟像有說不完的話,一開口就滔滔不絕了。

話到末梢,他終於又想起一件事情,趕緊補充道:“聖上明察。當年王安石對我雖有舉薦之恩,可微臣這話絲毫沒有夾雜個人恩怨,朝野應該是有公論的。”

神宗笑道:“愛卿不必解釋,朕知道你說的是實話。你放心,王安石,朕是要大用的!你回去,只管大膽做事。有什麼見地,可以隨時上實封或密摺給朕。陝西一線,朕就仰仗愛卿了!”

師正自然無限感戴聖上的信任。他回到陝西不久,就有了收復綏州的事。綏州是唐代的老名,大宋後來改成綏德軍了。

駐守綏州的,是西夏將軍嵬名山和他的部落,也是橫山族人。連年戰爭,大宋都拖不起,小小一個西夏當然更不堪重負,除了既得利益集團,誰都厭戰。橫山是西夏的一塊風水寶地,糧草稅收等全指望它;橫山族人因為生活富足,能征善戰,是西夏無可替代的生力軍。既處處高人一籌,有形無形的優越感,也就不能不讓非橫山族人想入非非了。橫山又緊靠大宋,受大宋影響也最大。大宋也確實沒少打橫山的主意。慶曆初年前後,不是有兩路並出橫山的計劃嗎?原因之一,就是瞅準了西夏的這個聚寶盆,認為一旦佔領橫山,西夏沒了財源,就一定會不戰自敗。所有這些湊在一起,諒祚對於橫山族實在又愛又怕。有訊息說,他已經準備將橫山族人全部遷往興慶府以西。那兒可是大沙漠呀,遷過去還怎麼活!厭戰加上被歧視,尤其是害怕真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