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人將董美人挪到別處,只讓皇上獨自在董美人這裡養病;又安排了護理諸事,這才交代:“除了護理病人,宮裡防火防盜各事,也要務必小心。有功無過的都給我記下來,我要賞的。偷懶失職呢,除非哀家不知道,知道了,也決不輕饒。你們知道了?”

大家全趴在地上磕頭:“奴才們都知道了。”

曹皇后又吩咐:“還有,皇上生病的事不準亂傳,亂傳者以洩密論處。凡事哀家自會知會中書。你們也知道了?”

大家又一起答道:“都知道了,不敢亂說。”

來的人陸續都走了,皇后自己也回了後宮。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大宋遺事 第四十回(5)

這次應急處理之後,曹皇后就不再多問皇上的事了,一切全都推給了中書:上次的事,她還記憶猶新。中書雖沒了文彥博,還有老人在,上次的經驗也有案可稽,倒也應付裕如。他們封鎖訊息,自然又比皇后更到位了。可朝野上下,不知道皇上生病的到底還是不多。至於原因,就很難說了。大概是因為關心,鑽天覓縫打聽的人太多,防不勝防吧!

皇上服了宋太醫的藥,果然逐漸康復了,只是神情始終有些冷漠,上得朝來,也不過是個泥菩薩而已,連大臣奏事,他都不大言語,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到了這種地步,要他讀完那麼長的一大篇文章,可不是難嗎?幾乎不可能。再談別的,當然更是痴人說夢了。

大宋遺事 第四十一回(1)

相度監牧推舉薛向

度支題壁善法擇吏

唐代戶部下設四司:一為戶部,一為度支,一為金部,一為倉部。各司官員有專任,也有兼任。到了唐末,四司改成了鹽鐵、度支、戶部等三司,各司官員仍是或專任或兼任。直到後唐明宗李亶,才專門設了一個三司使,全權掌管三司的事情。大宋承繼五代制度,虛戶部,實三司,天下財政經濟全歸度支、金部、倉部等三司主管,三司使則統管一切。度支司,主管量入為出,掌握天下行政、軍費開支等各項支出。安石身為度支判官,有他的一攤子事要惦記,《萬言書》的事,暫時只能且聽下回分解了。

這不,那天剛上班,戶部員外郎、度支副使呂衝之就找上門來了。見過禮,衝之先問候安石道:“介甫,到三司還習慣吧?”

“純粹外行,也只能將就了。”安石答道。

“我不是也一樣,什麼時候當過理財官?既來之,則安之,慢慢就習慣了。”衝之這話倒也不是假話。他名叫景初,衝之是字,先是沾父親光做了秘書省的校書郎,中進士後做了幾任州縣官,再進京,就一直當著言諫官;就是現在,還兼著侍御史知雜事呢!可不也是個門外漢嘛!

“大人說得對,慢慢學著做吧!”安石贊同說。

衝之點點頭,轉了話題:“介甫,今天找您,是想請您出一趟外差。”

安石有些意外,問道:“外差?去哪兒?”

“群牧司歐陽修大人,推薦您與吳中復、王陶等一起幫他們考察牧馬事宜。喏,這是中書轉來的劄子。”

原來,歐陽修已由權知開封府,改調做了群牧使。像其他事情一樣,大宋的馬政也是人見人搖頭。雖然人人都覺著非改革不可,卻誰也沒法兒真正動作。到歐陽修上任,又有人大聲疾呼,朝廷也就順水推舟,要求群牧司派人相度改革。安石不是做過群牧判官嗎,歐陽修一接到朝廷意旨,當時就找安石商議了。

“介甫,朝廷想措置馬政,你做過群牧判官,有什麼想法?”

安石想起楊偉“由來已久”、“只能慢慢來的話”,不由得嘆了口氣。

歐陽修見他沒說話先嘆氣,倒忍不住笑了:“怎麼,難道已經不可救藥?”

安石仍然擰著眉頭:“雖不是不可救藥,確實難辦。”

“說說,究竟怎麼個難辦法?”歐陽修鼓勵安石。

“您知道,本朝的監牧制度,是打唐朝繼承過來的。制度本身雖沒毛病,可本朝條件卻與唐朝不同。因為不能因時而變、因地制宜,本來沒毛病的制度,也就不能不弊端叢生了。”安石的話說得相當沉靜。歐陽修知道他早有考慮,也不來打攪,只默默地聽他往下說。王安石道:“唐朝設的牧場,全都沿著從西北到東北的漫長邊界線,那裡水草豐茂,氣候適當,最宜養馬。所以唐朝官牧,有得無失,馬不僅多,也好。到我朝,所有這些適宜養馬的地方,大多淪為契丹或西夏的疆土,除少數外,目下許多官馬場根本就不適合養馬。再加上管事的人因循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