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陛下聖明。傅說不過是個修房的泥瓦匠,高宗能不棄微賤,用他為相,開創殷商六七百年江山的中興局面,傳為千古佳話,實在難得!只是他們之所以成功,也還得力於許多能人志士的幫助。朝廷總是賢人越多越好!”神宗將安石比作古代最有名的賢相,雖叫他感激,可他還是糾正了皇上。
這才真是大氣度,大胸襟,神宗心裡越發高興了。怎麼處置呂誨,也更有底了。只是,他多少還有些顧慮。
兩府奏事的時候,神宗看著曾公亮,說:“丞相,您說這呂誨實在是——就這還委屈得很,一定要調出京城。他一走倒容易,王愛卿怎麼處?不是也要不安嗎?真是!”
曾公亮正要回話,安石倒先開口了:“回陛下,您只管按章辦事,不要管我。我既許身為國,陛下據理辦事,我怎麼敢遠嫌避義,以私害公,苟為去就!”
既是安石親自撤了障礙,神宗也就不再猶豫了:“愛卿光明磊落,朕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中書拿個意見,且滿足呂誨的願望,讓他到外州去吧!”
皇上既放了話,中書對呂誨也沒有多少好感,到底報請神宗批准,罷了他的御史中丞,讓他知鄧州去了。至於章闢光,則去外地做了判官。安石雖是小勝,卻勝得不無辛酸,心裡自然不能不平添幾多感慨!
大宋遺事 第七十七回(1)
航運承包綱船爭氣
貨物均輸奸商怨言
感慨儘管感慨,事情還得辦。早先上報的《乞制置三司條制》皇上已經批准了,安石與中書還得籌劃安排。不久,它就作為均輸新法,正式頒佈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