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不同的南瓜壓不同的砝碼,只有一個南瓜壓得最多。從一天幾克到幾十克、幾百克、幾千克,這個南瓜成熟的時候,上面已經壓了幾百斤的重量。
最後的實驗是把這個南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起,大家試著一刀剖下去,看質地有什麼不同。
當別的南瓜都隨著手起刀落噗噗地開啟的時候,這個南瓜卻把刀彈開了,把斧子也彈開了,最後,這個南瓜是用電鋸吱吱嘎嘎鋸開的。它的果肉的強度已經相當於一株成年的樹幹!
這是一個什麼實驗呢?其實就是一個生命實驗,這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處的外在環境跟我們內在反張力最好的寫照。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競爭壓力下,我們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嗎?“只爭朝夕”這句話用在今天是再合適不過了,一萬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
學習《論語》,學習任何經典,所有古聖先賢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能夠符合社會道義標準,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於社會崗位,都有一種無愧的交待。
我想聖賢的意義就在於,他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而後世的子孫或矇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一個民族的靈魂。
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圓潤地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大概這就是《論語》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
《論語》原文
學而第一
『1。0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0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0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0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0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米^花^書^庫^ ;__
『1。0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0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2。0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0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0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0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0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