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自從幼童出洋肄業局一個多月前掛牌起來,肄業局其他官員因公還沒有到位,只有他在代表著朝廷在辦理這件事。可是太難了,最初還有不少人前來打聽,當人們聽說是到數萬裡之外的花旗國,而且十五年不能回來,一個個都搖著頭走開了,慢慢地,不要說打聽,除了有時一些人圍著門前那個告示閒談外,就連到這裡來張望一下的人都沒有,容閎真是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奈。
容閎望著廳堂上孔子的牌位,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想到自己的家鄉廣東香山縣南屏村,想到當年同村幼童都被父母送到私塾拜孔子而讀經書時,自己卻因家貧被父親送到一水之隔的澳門一間西方人創辦的馬禮遜學校學英語的情景。父親的目的其實很單純,是希望容閎學好紅毛語(外語),將來可以到外國人家裡做傭人或者做通事(即翻譯),以此謀生。可是容閎的人生卻因此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他沒有走父親為他設想的人生之路,而是被西方教會學校培養成中國第一位民間留學生,從少年時期開始,足足在美國讀了八年書,併成為第一個從著名的耶魯大學畢業的中國人。在美國留學期間,雖然受到的是西方教會的資助,學的是近代的歐美科學文化知識,講的是美式英語,行的是西方禮儀,但黃面板、黑頭髮的他,始終有一顆中國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位華夏子孫,特別是感受到美國鮮活的社會經濟環境,礦山裡威力無比的機器、海上乘風破浪的輪船、城市間穿山過嶺賓士的火車、大都市裡高高的洋樓,都讓他感受到西方科技的進步,他內心的深處總在思考如何利用所學,為自己的祖國做點什麼。容閎出國時,祖國正經歷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回國的時候,正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熾熱之時。容閎憑著自己精通英美語言和文化習俗、社會法制的特長,周旋於正與英美等國軍隊聯合*太平軍的江蘇巡撫丁日昌、兩江總督曾國藩之門,甚至還跑到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南京)拜見了幹王洪仁幹,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想找到一個使自己的祖國富強起來的舞臺。那時如容閎這樣精通英語的中國人如鳳毛麟角,十分奇缺,在朋友李善蘭等人的推薦下,容閎得到曾國藩的賞識,受命前往美國,為當時正在上海興辦的江南製造局購買機器,取得了曾國藩信任,立了功,由曾國藩奏報朝廷,被授予五品軍功之官銜。
香江初試(二)
在容閎看來,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技不如人,要想趕上西方國家,就必須讓中國的子弟學習外國技術,向國外(特別是美國)派出留學幼童是容閎眾多強國措施中的一項,也是他多年不懈奔走的目標。由於在興辦洋務和處理天津教案過程中,權傾一時的曾國藩深刻認識到向西方學習技術的重要,在丁日昌的斡旋下,在處理天津教案期間,他與另三位一同辦理教案的官員四人聯名上奏皇太后慈禧和皇上同治帝,提出了容閎設想的派幼童留學美國學西方技藝的計劃。皇太后和皇帝傳下諭旨,不僅同意了曾國藩等人的上書,而且指定兩江總督曾國藩、直隸總督李鴻章兩人具體督辦、落實這個計劃。
曾國藩、李鴻章是何許人?一個是*太平天國的操盤手,一個是巢滅捻軍的總指揮,那可都是被認為清廷的中興大臣啊。朝廷即使有反對之聲,也敵不過曾、李二人的聲威。容閎深知朝廷同意派出留學幼童這一決定的來之不易。上海招不到人,怎麼辦?
在上海招生招了近數月,只招到了來自江蘇和福建、山東三省籍的六名幼童,其中一名來自福建,三名來自江蘇,一名來自山東,而且都是有親友在上海生活或做事的,上海本地的只有一位。無論官府如何張貼告示動員,無論容閎如何奔走勸導,就是沒有家庭肯送孩子來報名留學。根據當時的情況,大凡詩書之家,多是希望孩子走科舉之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謀個一官半職,遺蔭子孫。學習機藝,說白了就是做匠人,老百姓謀生可以,但讀書人學這些就顯得身份低下了許多。讀書人家不送子弟來報考,不讀書的又不符合條件。這可是讓容閎怎麼也想不通的事情。
本來,根據曾國藩、李鴻章擬定的《挑選幼童前赴泰西肄業章程》的規定,幼童應在上海、寧波、福建、廣東等處挑選,朝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行文到這些地方,但各處的官員按要求張貼告示後,沒有什麼人響應,甚至連前來打聽訊息的人都沒有。
這一天,容閎正在肄業局裡為招收出洋幼童頭大,突然,雜役跑來稟告:“容大人,外面有一老一小求見,好象是前幾天來這裡報過名的。”
正當容閎隨僕人往外走時,那一老一小就進來了,見容閎,卟嗵一下跪在地上,口裡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