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還是那麼蔥鬱。白色的青瓦飛簷屋偶爾在這個山窩,那個山凹,這一簇那一簇,不時地從山村裡傳來一些狗的叫聲和雞鳴聲,一些穿著厚厚棉衣、戴著厚沿帽的村民在路上行過,一些穿著新衣的童男童女在村邊追逐嘻戲。有些村邊長著莽莽蒼蒼的古樟樹、紅豆杉、楠木、古香楓,道路彎彎曲曲,隨著山嶺的起伏往前延伸。清冷天天空顯得特別高遠,太陽掛在半天上,冬天的暖陽使人感覺非常舒服。有時候還能看到村民牽著黃牛或水牛在村口塘邊飲水。村邊的梯田一層一層,枯黃的稻樁一行一行清晰可見,田頭這一堆那一堆堆著金黃的稻草。也能看到一些青綠的油菜田,這可能算是冬天村野裡的生機了。詹天佑在廣州、上海和美國都沒有見過這樣的風景。他大聲對坐在前面轎子裡的父親喊道:“老竇,看到這裡的情景,我想起了一首古詩。”
詹興藩說:“你還記得古詩嗎?那都是你細個時候讀過的。”
詹天佑說:“我們在花旗國時也讀古詩,讀得好的話,肄業局的教習還會獎給我們銀子呢。”
“你獲過獎嗎?”
“當然得過。”
“你現在想起了什麼古詩?”
詹天佑大聲朗誦起來:“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詹興藩說:“這是唐朝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如果有雪的話,這首詩用在眼前真是太貼切了。”
“雖然無雪,但意境相近啊。”
“天佑啊,我真為你高興,讀了那麼多花旗國的書,還這麼熟悉中華古詩。”
“其實漢文與西洋書並不矛盾,學得好的話,兩都可以相互促進啊。”
“這就好。你終不至於洋墨水喝多了,忘了老祖宗的學問。”
轎伕們聽不懂這兩父子用粵語的交談,拼命地往前趕路。
行走了近兩天,終於到了婺源縣浙源鄉廬坑村,也就是詹氏族譜中所說的廬源。
浙源之得名是因為婺源一帶群山環抱,是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婺源的大多數河流都是流往鄱陽湖的,但這裡的一條水源卻流往浙江,所以稱為浙源,廬坑村就是婺源詹氏初祖詹初於陳朝時定居於此處的開山之地。廬坑景色秀美,小溪繞村而過,五老梅峰、琥珀山、摩尖山三山環抱,村中多清代徽派建築,有忠勇亭、風雲亭、廬嶺舊隱、太史第、詹姓一世祖墓等。
詹興藩的二位長兄早已去世,接待他們的是詹興藩的侄子們,說是侄子,有些人年齡比詹興藩還大。詹興潘告訴大家,他們是專門為感謝祖恩,來祭告詹天佑獲得五品軍功之事的。族長們都來了,問長問短,由於語言上溝通不暢,當地族人的方言詹氏父子基本聽不懂,就由村裡的秀才作翻譯,不時地鬧了不少笑話,這是詹天佑第一次深入到山鄉村野,他能感受到族人們的質樸與善良。
過年照樣是熱鬧的,大年三十晚上,來了不少族人,陪著詹天佑父子守歲。大家天南海北談著,談論著生活在廣州的詹氏族人情況,也談到詹天佑作為官學生留學美的事情。
正月初一全村人都集中到祖堂拜祖,鑼鼓敲得震天響,放了九眼土銃。拜祖的程式是,全村男丁集中到祠堂,由當家的族長敲過第一通鑼,大家面向祠堂的天井集體下跪,連拜三下,這叫拜天地。
接著族長把族譜端出來,恭敬地擺在祖堂上祖先的牌位前,敲第二通鑼,大家轉身,向著祖先牌位和族譜跪拜,連拜三下,這叫拜祖先。
接下來,族長再敲第三通鑼,族中年輕人要向年長的長輩拜年,不用跪拜,但一定要彎腰。詹興藩與詹天佑由族人引導著向那些陌生的輩份高的長輩們一個一個拜年。拜完之後,一位族長向詹興藩的大侄子耳語了幾句,大侄子告訴詹興藩:“族長說,請天佑換了官服來祭告列祖。”
詹天佑回到寄住的族長家中,換上官服、官帽,來到祠堂。看到詹天佑一身官服打扮,村民們個個都瞪著大眼看著,搞得詹天佑自己很不好意思。這時,一個族中後生抱來一捆早就準備好的編炮,放在天井處,從神龕裡取了一支正在燃燒的香,點燃了編炮,一時間響聲震天。族長敲了一通銅鑼,高聲宣佈:“現在由來自粵省的興藩父子祭告列祖列宗。”
族人端來一個大木盤,裡面放了一個豬頭,有米飯、水果、糖糕等。
族長先點香跪拜三叩首,然後是詹興藩,最後是詹天佑。村中一位秀才朗讀祭文:
敬告列祖列宗,今有四十世孫天佑,三代移居粵省,今日回鄉祭告:蒙列祖恩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