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對於大清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多事的一年,詹天佑雖潛心修築鐵路,但作為一名朝廷官員,許多事他並不能置身於事外。這年的11月14日、15日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慈禧遺命,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光緒帝之嗣,繼承帝位,這就是宣統皇帝,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代理清廷朝政。
光緒與慈禧的相繼去世在朝野引起一恐慌,有些長期不得志計程車紳甚至還為此而慶幸,有些保守的官員則對時局表示擔憂。詹天佑對此也有所耳聞,但作為一名鐵路工程師,他從內心講,真是不希望國家因此而產生*。作為郵傳部的路務議員,參加光緒與慈禧的葬禮那是肯定的,不過,由於王公大臣太多,朝中大員和封疆大吏都列班排隊,詹天佑當時的身份在朝中還只是一箇中層官僚,他只能在祭拜隊伍的末班。
所有的人都神色凝重,向著光緒和慈禧的御棺跪拜叩首。對於慈禧與光緒,詹天佑平時並不能見到,只是那次在新易鐵路上受賞時才見過一次,而皇帝批示的與詹天佑有關的詔書卻是不少,由早期曾國藩與李鴻章聯名上書的奏派幼童出洋肄業的奏摺,到近期袁世凱、胡燏棻聯名保舉他幾次升職,詹天佑當然不能忘記,食君之奉,謀君之事,這種傳統計程車大夫思想在詹天佑的思想深處是有的,對兩位光緒和慈禧的去世,當然免不了有幾分失落。
最令詹天佑印象深刻的當然是12月2日的新皇帝溥儀的登基。
紫禁城森嚴肅穆,那一天,天氣有些寒涼,三歲的溥儀在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守護下,接受滿朝文武的跪拜,可是這種登基儀式既冗長,又拖沓沉悶,一個三歲的孩子坐在又高又大的寶坐上,好奇地望著滿眼穿著官袍、戴著花翎頂戴的官員們。群臣們先是集體跪拜,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是一個一個或一批一批向他下拜叩頭,溥儀開始是感到好奇,時間一長就坐不住了。跪在他身旁的父親載灃則想著辦法安撫他,前面許多人都拜過後,詹天佑與幾個同級別的官員一起跪拜,只聽到溥儀與他的父親在寶座上有段對話,溥儀帶著童音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載灃緊張而輕緩地安撫他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詹天佑與幾個跪拜的官員聽得非常清楚,剛剛送走皇太后、皇上,現在又聽到嘗在童蒙的新皇帝哭鬧,大家的心中都不是滋味,特別是舊時官員都怕一語成讖。這“快完了”是什麼意思?是大清國的皇權?還是大清國的江山?人們不敢往深處想,在這新皇帝登基的第一天,這種聲音從皇帝的寶座上發出,不得不讓人產生許多聯想,有人出宮後搖了搖頭,看在詹天佑眼中,當然內心也是非常地沉重。想到從美國留學回國後;親歷的樁樁往事;想到福州的馬尾海戰、想到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想到從英俄守軍手中接受關內外鐵路的情景,又想到近來盛傳的南方革命黨的事,詹天佑無法不為大清國的前途感到擔憂。
回到京張鐵路的工地,詹天佑則顯得充實而且幹勁十足,因為與工程打交道比與人打交道,事情要簡單許多。鄺景陽被派往廣州任粵漢鐵路總工程師,顏德慶被派往宜昌任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師,這兩個人曾是他在京張鐵路上最得力的助手,現在離開了,詹天佑的工作量無疑是加大了許多。他不得不夜以繼日地在工地或總工程師辦公室度過。正當他在京張鐵路抓緊推進後期工程時,他又接到郵傳部的命令,要他以津浦鐵路參議、郵傳部顧問的身份前往山東,審定津浦路黃河鐵路大橋的選址與工程設計、經費預算等問題,這主要是山東省官員受到盧漢鐵路河南鄭州黃河大橋問題的啟發,希望不要重蹈鄭州黃河大橋的覆轍,等橋修好了,發現問題再讓詹天佑來勘察,而是在開工修建前就請詹天佑來把關。
津浦路是清政府向德國、英國兩國借款修築的,1908年7月開始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開工興建,北段從天津到山東韓莊,由德國公司修建,位於濟南城北面的黃河大橋,是這一段鐵路工程中最為關鍵的工程,對於建橋的選址,德國公司與山東省的官紳分別提出了不同意見,一直爭執不下。為此詹天佑受命前往山東解決此問題。
對於濟南黃河鐵路大橋的選址,詹天佑一到山東就採取了與河南鄭州黃河大橋不同的工作方法,因為鄭州的黃河大橋當時已經建成,所以詹天佑是先實地考察,再與當地官商及工程設計的外國工程師瞭解情況,最後再實地勘測,寫出調查報告給當地官商參考。對於濟南黃河大橋因為嘗在設計階段,為此,他首先到濟南與當地官紳及德國設計工程師分別見面,瞭解雙方爭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