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至小溪塔的工地現場,與路工們一起打道釘,當這條短短的線路於1910年7月通車時,為了給全線員工打氣,他特地在此處安排一個小型的通車典禮。從1909年12月開工以來,才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川漢鐵路上這麼快就可以看到火車行駛了,雖然當時的行車路線只有公里,列車的轟鳴及汽笛長鳴,終於使大西南的百姓,感受到了現代科技帶來的新生機。雖然這段線路的列車主要是用於修路運料,但列車的轟鳴喚醒著大西南這塊沉睡的古老大地。
這時候,詹天佑收到了郵傳部轉來的萬國鐵路會議的邀請書,邀請他作為中國鐵路工程師代表前往瑞士出席第八次萬國會議。詹天佑當時確實想參加這次難得的與世界鐵路精英交流的會議,但這一去就要長達數月的時間,會有多少鐵路會受影響,張綏、川漢、粵漢鐵路都可能由於他在國外而受到很大影響,為此,他不得不再一次缺席萬國鐵路會議。這是詹天佑第二次為了國內的鐵路工程不得不放棄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
四川、湖北兩省及郵傳部在川漢鐵路的許多問題上意見並不一致,而且其中摻雜著各方面的利益,一些外國公司也在極力誇大川漢鐵路的困難和貶低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對於這些,作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不是不知道,但他一旦深入工地現場,對於各種阻力都不畏懼,在他看來,對於總工程師來說,工程的順利推進才是硬道理,所以,他堅持在工地上忘我地工作著。雖然他並不主動周旋於官場各派勢力之間,即使是他的留美同學唐紹儀、梁敦彥、梁如浩、梁誠等在朝中都是有影響的當權人物,但詹天佑與他們也只限於一般的友誼關係,從來不以此來謀求高位,正是他對人對事的踏實與誠信,使他在朝野的威望一日比一日隆盛。
1910年農曆8月,又是金桂飄香的季節,按照貫例,清政府在朝廷又舉行了一次專門針對歸國留學人員的學部考試。詹天佑因他在鐵路工程技術方面的成就,被學部任命為一等諮議官,同時,他被從川漢鐵路工地召到北京,參與主持學部的考試。
詹天佑視主持學部考試為榮耀,為此,他精心準備了與工程技術有關的正考試題。根據當時參加考試的一位叫朱子勉的廣東籍考生回憶,當時所有應試人員要先期到達北京繳納本人在外國學校畢業的文憑和論文(無論文的可以不交)。考試分兩階段進行,在正考之前,先進行預備試一天。所考科目有:外國語(留學何國,則考何國語)、數學、理化、博物、史地等科。每一科考完之後,略作休息再考其他科目。其中對外語特別重視,上半場考聽力和筆記能力,由考官朗讀一篇外國語文章,考生當場用筆記錄。下一節考翻譯能力,由中文譯為外文,又由外文譯為中文。第二天的正式考試的考官分為總裁和襄校官兩級,都是以皇帝的“上諭”對外公開發表。這一年的總裁有學部尚書唐景崧、郵傳部左參議兼京張鐵路局總辦(總裁向例由二品以上大員充任,詹天佑的實職是四品官,但有加二品銜,在虛銜上與二品官相當,加上詹天佑當時在中外學界的影響很大)詹天佑等六人。另有不少襄試官,也就是副主考,這些副主考都是各個領域裡學有所長的以往的資深回國留學人士。
正場分為三場:第一場考漢文和外文各一篇,漢文全場都是一樣的,作文題目是《黃帝堯舜氏作、通其復使民不倦篆》(語見《易經》)。外文是根據各個語種不同確定不同題目。第二場和第三場都是考專門科學或技術方面的知識,每場出四道試題。三場合計,共有10題。每題最高分數為100分。正場專題的平均分數和畢業文憑分數再行平均。如在80分以上為最優等,70分以上不滿80分為優等,60分以上不滿70分為中等,不滿60分為不及格。最優等的人被定為進士,優等和中等的人都被定為舉人。這一年參加學部考試的人有700餘人,列最優等的人有60餘人,不及格者的佔有百分之五。發榜後約一星期,朝廷以皇帝的名義發一道“上諭”,按照學部擬定的名列等第分別賞給某科進士或某科舉人。文科、法科、商科、工科、農科和醫科的名稱都沒有變更,將以往的理科改為格致科。另又發一道“上諭”派出驗放大臣6人。驗放儀式在內廷的一個便殿舉行。所有考試及格者都要在這一日天尚未明,穿著朝服入東華門,在內閣門前空地齊集。先由學部長官說明禮節,然後按照榜上名次分班排列。10人一排,排頭有學部官員領路;排尾也有學部員司押後,各排魚貫而行,走過皇宮內曲曲折折的路,來到那個便殿。
便殿不算很大,殿當中設一御座,象徵著皇帝的位子,驗放大臣站立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