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視的大樹,在它原生地與背後的山,旁邊的水相伴時該是什麼樣景緻的聯想。原野裡、村寨裡樹木與土地共呼吸地歷時許久許多,長成大樹長成古樹,成了這個村與那個村的標誌物。樹木的缺失,造成山區的泥石流不斷、平原地的湖泊乾枯、草場退化、田地乾旱水澇,那些千百年不曾出現的天災因人禍而頻頻地出現。沒了遮蔽的大樹,夏天烈日下村裡的大人小孩們白日只有躲在屋內避日曬,田頭勞作累了無處納涼歇息,更讓村中一代代的孩子們對生養自己的冢鄉,因少了標誌性的古樹,而淡漠了故土的記憶……這難道確是上天對今天人們不敬樹、毀林的報應?!一種愈發強烈的抑鬱情緒襲來,攪動著,無處渲洩的窘迫與痛惜令餘老愈發地坐立不安。他百感交集地一步跨上前,猛用力推開房門,跨進了隔壁房間,劉曉所在的編輯室。

正在埋頭寫作的劉曉猛然抬頭見餘老緊鎖雙眉,滿臉憤懣的樣子走近,立即地站起來有些莫明地望著老師,驚駭之餘下意識地回顧了一下身後窗臺上的一件全新形式的盆景。當他看到餘老甩在辦公桌上的照片,也心生同樣的憤慨,在他看到這些照片上的場景與他所知道國家關於保護樹木的法規,特別國際上保護樹木的行為。因行為相差甚遠,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為好。編輯各類園林類書籍的他,太知道,太瞭解非常多的有關樹木保護的資訊。他很清楚“多種樹”的概念,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環保政策,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林木資源豐富的巴西就在法案規定:巴西公民結婚、買車、建房都要植樹。結婚要種10棵樹,離婚時種25棵樹,買汽車輕型車種20棵中等載重汽車秘40棵樹,重型車就要種樹60棵,新建公寓樓種10棵、商業樣10棵,非常的具體詳盡,植樹與人生活關係納入法規;在日本為了防止建築工程毀壞樹木,設有特殊的“樹木銀行”,施工單位要將清理施工現場挖出的帶根的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中,工程結束時把樹取出栽上,確保原有的綠化面積;在森林資源保護很好的歐洲國家如德國、瑞典等國更是規定詳盡並納入法規,劉曉很知道這些。所以他也更憤恨照片反映的事實,更理解餘老的滿面怒氣。可他內心平靜並無波瀾,就像他已習慣辦公室內全無天然原木氣息工作環境,辦公桌、是塑木合成的、坐椅是不透鋼和尼龍的、書櫃是鐵板噴木紋漆的、電腦桌是塑面膠合板的,至於桌上用的筆、刀、資料夾、筆筒無一不是合成的。記得基本從上大學始在生活環境裡漸漸變得少有原木器具,如今整個辦公室己全無木材制的,只有己少使用的鉛筆是木質。他已習慣這一切,沒有木材的環境在他看來對生活的影響不大,只是少有了對老傢俱、舊環境的親切感,沒了木桌椅板凳撫摸時的質感與紋理韻味的享受。環境的習適讓他沒有了對照,也就少有思考,沒了判斷,缺乏了激情,較推門而入的餘老,他顯得很平和。在他與餘老迎面對視瞬時間,將身子儘量地向後移去,他企圖在有意遮擋什麼。

(“四合院藝景盆景圖”)

六十七

在他身後是剛剛完成的一件構思己久的藝術創新:採用獨特設計的北京民居小院外型和色彩製成的紫砂陶盆缽,方方正正的邊長有一尺多,“院落”四周是兩面坡頂的圍牆並飾成青磚紋飾,迎面是北京常見的院落門樓,高出院牆許多青磚灰瓦兩面坡頂的門樓並內嵌兩扇大門,迎面望去門摟瓦當清晰可見,紅褐色的大門微掩著,門上飾有凸起的半球狀的“門首”,也稱輔首的京城院門都有而且是大門頗講究的部件,還附有敲擊用的門環。“院”內臨門樓左右各種有一棵掛果的小石榴樹樁,油綠的枝葉紅紅的果實;在院內右側有一株矮化的槐樹樁,掛著少許的幾串茄紫色花朵;左側是一件六角狀彩釉瓷亭擺件。逼真的藝術效果、合諧的藝術氛圍,刻意營造出“古槐、紫藤、四合院”表現北京古都風貌特徵的景緻,令觀賞者有一種入內神遊的衝動和曾經遊歷過的體會。

這件造型獨特的“四合院”盆缽,正是劉曉和餘老前不久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參觀時,劉曉在陶藝作坊中與藝人們又比劃又畫圖的結果。但他卻沒有當時告訴餘老,因為直覺告訴他:餘老可能會不欣賞他的異想天開的作法,這樣的盆缽在宜興陶瓷博物館浩淼的收藏物中也是沒有的器物,成了史無前例的“另類”盆缽器具。這樣的獨出心裁的東西,怎麼好向作事一貫認真、嚴謹有序的餘老講出呢?他會怎麼看我呢?心存鬼匿的劉曉,從那時起心總懸著不得安寧。

不久前生產廠家從宜興送來凝聚著劉曉夢想的盆缽,當劉曉迫不及待地開啟包裝見到心儀的盆缽時,一副欣喜若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