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部分

羽只好剪短的說了下,俄羅斯主要在遠東是為了皮毛貿易的道理,不過大明朝的文官們於是轉而又擔心俄羅斯乃是當時大國,請神容易送神難,劉白羽告訴現在遠東沒有啥俄羅斯正規軍,不過是苦役犯和探險隊之後,大明朝的文官們又悲天憫人的怕俄羅斯苦役犯和探險隊禍害百姓……。

劉白羽總算明白了,大明朝的文官們求名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滿洲禍事或許可以用俄羅斯解決,可是一旦俄羅斯再次成為禍患,豈不是讓大明朝的文官們又變成聯合女真滅遼童貫的可能?死不要緊,辦事砸了不要緊,自己的名譽壞了可不是不要緊了……。

和這些除了名譽什麼都不要的大明朝文官們相比,劉白羽越發懷念二十一世紀那些雖然貪腐但至少能半點事情的官僚了。

網路上總有明粉吹噓大明一朝276年不割地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大明朝就是全盛的朱棣事情,都幹過把東北土地賞賜給女真人,換取女真人服役對抗蒙古人的事兒,還曾經把還把寧王朱權在大寧的封地賞賜給了蒙古兀良哈三衛做了牧場。

區別就是朱棣讓出的利益或許從長遠看來是有問題,至少當時是益處大於害處的。等輪到文官們主政,死要面子不承認割地,實際上卻是九邊不斷的後退。

至於不和親,其實漢唐盛世一樣和親,因為和親是中原干涉蠻族內政的一個藉口,滿洲更是靠著和親和軍事相結合,徹底解決了蒙古威脅的問題,倒是大宋朝不和親,讓後靖康年,被人家女真人逼迫,直接高檔路線不走,改成大甩賣了。其實說穿了,無非是皇帝愛面子,不要實利——也符合一些現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yy罷了。

至於不賠款不納貢,其實無非是說的好聽些,把賠款說成是賞賜罷了,我大明後期自己部隊的軍餉都困難,還給蒙古人幾十萬兩銀子的賞賜,這賞賜實質是啥,都明白了吧?

至於天子守國門九更讓人無語了,朱棣時代,壓著蒙古打,北京重來不是啥國門而是後勤基地。後來變成天子守國門還不是被人家打的九邊防禦都拆的差不多了,只好變成國門了麼?

至於君王死社稷,本來就是崇禎皇帝為了個人的名聲玩的行為藝術——不把太子送走,鬧得南明內鬥,自己死在李自成之手導致聯合滿勤追殺李自成成了明朝官吏的政治正確——最後導致神州陸沉。其實崇禎本質上和道君皇帝宋徽宗差不多,崇禎是不管國家治理的好壞,自己像一個英雄就行,道君皇帝宋徽宗是不管國家治理的好壞,自己像一個藝術家就行,本質上都是一路貨色……

皇帝如此,大臣們也是如此,自從張居正被萬曆皇帝聯合言官們打掉之後,就流行自己不做事,還見不得他人成事的清流範兒,指望這些人能辦好一件事就活見鬼了。

好吧,辦實事不行,指望你們放個嘴炮總行了吧?劉白羽無奈的說道:

“既然借兵都不同意,那麼臣建議把胡人建立的偽朝剔除華夏正塑……”

“老師,這個不行,這是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宗家法啊!”崇禎惶恐的說道?

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宗家法?劉白羽吃了一驚,不是說朱元璋民族主義味道很濃的麼?怎麼會承認胡人建立的偽朝是華夏正塑呢?

其實這就是劉白羽想當然了,朱元璋起家時候為了號召對付蒙元,民族主義味道是很濃,但是等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後,很多思想就發生了變化。

應該說,明朝確實有人試圖透過“顛覆宋遼金三史的正統體系”否認遼金的正統地位,如方孝孺撰《釋統》、《後正統論》和《宋史要言》,周敘上疏請求重修《宋史》,蔣誼撰《續宋論》,安都撰《十九史節定》,王洙修《宋史質》,柯維騏修《宋史新編》,王惟儉修《宋史記》等,均從嚴夷夏大防、強化華夷之辨的理論出發,試圖透過“顛覆宋遼金三史的正統體系”而否認遼金的正統性。但這些人的觀點均代表個人或一部分人的觀點,並不代表全部明人的觀點。實際情況是,有關遼金正統問題在明代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官方從未明確表態否認遼金的正統地位,相反倒是贊成“宋遼金三史的正統體系”,承認遼宋金“各與正統”的地位。

元人修撰遼宋金三史之時,有關遼宋金何為正統問題就存在爭議,到了元朝末年按照遼宋金“各與正統”的體例編成遼宋金三史以後,一些反對以遼金為正統的人心有不甘,極力詆譭元朝所修遼宋金三史,並伺機翻案,但在明太祖時期,未見到有人敢於上書請求重修宋史。。

明宣宗和英宗以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