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賴曹公迎朕於許都,朝綱稍定,國事日寧,朕思司徒忠烈,遷葬許都,再建墓冢,以慰司徒的在天之靈。願恩師在九泉之下安息!
嗚呼哀哉,伏維尚饗。
獻帝劉協讀完祭文,已是泣不成聲。百官與萬民齊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獻帝劉協一心遷葬王允,並御祭新冢,緩釋了他內心時時懷念恩師的沉痛之情,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昭示王允的忠烈精神,給文武百官樹立榜樣。而曹操也親自來參加這次御祭,他也要在各諸侯和黎民百姓面前,顯示對皇上的尊重,以便更好地“奉天子以令不臣”。君臣的行動,也都迎合了民意。
當日,曹丕也隨父來了。獻帝命李武把他喊到身邊,問他:“曹丕,朕採納你的諫議,御祭王司徒,親擬親讀祭文,你又有何感?”
曹丕童言無忌,說道:“陛下對王允的評價過高啦。”
劉協大為惱火,訓斥道:“曹丕,朕告訴你,祭文所述,乃朕親眼所見,親身所歷,親有所感,而你什麼也不知道,休得胡言亂語!”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祭師訓丕(6)
曹丕並無畏懼,說道:“陛下息怒,依丕之見,王允有兩大過失:一是逼死蔡邕,二是逼反李傕。”
劉協道:“曹丕,你又是不知內情,口出狂言。蔡邕是大文學家、大音樂家、大書法家,名聲很大。朕父皇靈帝在位之時,就下詔讓他書寫了《熹平石經》,名揚天下。到朕即位,董卓任命他為左中郎將,朕也完全同意。董卓亂政伏誅,大快人心,蔡邕卻因為給董卓收屍被王允下獄,不幸自殺。朕與王允都非常惋惜。至於李傕,他見董卓已除,假言願降,而堅持割據一方,豈是真降!他攻入長安,王司徒捨生取義,朕也身受其害。董卓燒了東京,李傕燒了西京,此賊必誅!你父還將再徵張繡,為曹昂等人報仇;朕也將命謁者裴茂借用大司馬張揚所率之兵,去###李傕。”
曹丕:“陛下知道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嗎?”
劉協:“你怎麼知道蔡文姬呢?”
曹丕:“她的父親是我父親的好朋友,我的父親常常提起她。”
劉協:“朕告訴你吧,她是一個美才女,朕在東逃的途中,還見到了她,後來被羌兵衝散,官兵百姓死傷無數,朕至今萬分痛心。從那時起,也就不知蔡文姬的下落了,生死難料。”
這時,曹操走了過來,說道:“只要蔡文姬還活著,我一定要把她找回來。”
妍姣二妃(1)
毓秀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八月,秋分。
許都皇城西南隅的毓秀臺剛剛建成,這是曹操專為小皇帝劉協準備的祭天的地方。
許都分為內外兩城,內城即皇城,周長九里二百一十九步,約五百畝見方,地面高出平地丈餘,是許國古城;外城,約為內城的四倍,這是曹操迎獻帝都許後所擴建的。毓秀臺位於皇城的西南角,高四丈五尺,佔地約六畝。臺上的祭祀場所,四周雕欄玉砌,正中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壇廟,叫玉皇殿。廟頂為圓錐形,廟基為方形,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說。殿中有一尊塑像,儀表端莊,叫玉皇大帝,或稱天帝,百姓呼為老天爺。傳說人間的皇帝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修建毓秀臺,就是專供天子劉協在每年的春天和秋天祭祀天地之用,以祈豐年。秋分祭天,也叫告天,就是人帝向天帝告慰之意。
曹操實行屯田,給官民帶來了豐衣足食,改變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局面,許都地區成了“人心向天子,萬民贊曹侯”的天下。城郊四周,花團錦簇,桑林遍地;五穀豐登,碧波湧天,到處是一派繁榮景象。天子劉協登上毓秀臺祭天,司空曹操率百官陪祭,站在遠處觀望的百姓,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禁軍兵士在毓秀臺四周認真警衛,保證皇帝和大臣的安全。秩序井然,熱鬧而不混亂。
告天的儀式完畢之後,獻帝劉協想到城外郊野轉一轉、看一看,曹操滿口答應。小皇帝劉協乘坐輦車,曹操騎著一匹大紅馬,陪同獻帝到郊外視察。這時秋作物都已收割結束,家家大囤滿小囤流。農民都在地裡整地種麥。有用鍁挖的,有用鋤頭刨的;也有用牲口犁耙的。這種繁忙歡樂的景象,是小皇帝從來沒有見過的。他下了輦車走向一位正在幹活的老農,問道:“你整理這地,準備種什麼?”
老農正在用耙耬地,就停下耙說:“準備種小麥。”
獻帝問:“到什麼時候才能種上小麥?”
老農說:“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