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位同事說他是政治軍官,傾向於躲避而不是行動。海灣戰爭期間,中央司令部的指揮中心被設在佛羅里達州坦帕附近的麥克迪爾基地,從那裡指揮軍事行動。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把世界劃分為若干軍區。中央司令部負責從肯亞到巴基斯坦260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世界上70%的油田集中於此。海灣戰爭期間,司令部負責人是施瓦茨柯普夫將軍,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進一步加強了它的力量。從1991年開始,該司令部成為了真正的實驗室兼測試中心,用各種方式模擬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並研究美國如何還擊。

幾個月來,中央司令部的部分人員和物資被運往卡達新建的美軍特別基地,這裡與戰場近在咫尺。

弗蘭克斯將軍和三軍首領多次向布什表示擔憂。如果不在伊拉克周邊地區建立基地,受飛行員體能限制,空軍難以長期作戰。海軍擔心太多的艦艇被調往海灣地區後,其它大洋會出現真空。令海軍指揮官吃驚的是,拉姆斯菲爾德下令從一些航空母艦上撤走了飛機,將這些航母改成了美國遠征阿富汗特種部隊的指揮基地。再說陸軍,他們擔心在伊拉克展開大規模地面行動和對伊拉克的長期佔領。

切尼在布什身邊發揮著決定作用,他排除了所有這些猶豫和遲疑。如果說沃爾夫維茲可以被稱為鷹派人物中的理論家或思想家,那麼切尼則是軍師,他保證這些人的聲音能夠傳到布什的耳朵裡。

內閣開會時,切尼坐在布什右邊(出於安全考慮,他的生活和辦公地點都相當保密),但在會上很少發言,他更希望隨後與國家元首單獨交換意見。正是他做出了攻打伊拉克的決定。12年前的海灣危機期間,切尼擔任國防部長,他當時的態度與現在完全相同。老布什透露說他的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對出兵之事舉棋不定,主張用外交手段和制裁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切尼認為軍事行動只是遲早的事情。他的立場甚至比軍方人士還要激進。”

2002年8月27日,切尼在納斯維爾市老戰士協會為先發制人打擊伊拉克的行動進行遊說,他宣稱“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不爭的事實;他集結武器裝備攻擊我們的朋友、盟國甚至我們自己也是不爭的事實。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恐怖組織或嗜血的獨裁者掌握,或者雙方相互幫助,那將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巨大威脅。”他重複布什的話“我們時間緊迫。”接著又說道:“不行動的危險要遠遠大於行動的危險。”

在發言的最後,他肯定地表示,美國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領土完整、政權民主和政治力量多元化的伊拉克;使該國各民族、各宗教團體得到同樣的尊重、享有平等的權利。”

這些原則本應得到高度的讚揚,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就遇到了困難。

2002年7月,布什在西點軍校演講時明確指出,美國有權先發制人,打擊被她視為威脅的所有國家。他強調說,在恐怖組織和獨裁者(薩達姆)氾濫的時代,二次大戰以來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兩大理論,即“核威懾”與“遏制蘇聯”理論,失去了存在的空間和實施的可能。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隨時可能發動攻擊。”

這一說法符合鷹派理論。8月9日,博爾在《每日電訊》中寫道:“對民主社會而言,動用武力先發制人地打擊敵人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選擇。正因如此,歐洲大陸諸強等來了希特勒1939年對波蘭的入侵,美國直到事件發生後才向本·拉登開戰。希特勒加強德國軍事力量,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大家都意識到並研究過這一點,但一直等到他發動進攻,才不得已進行反擊。本·拉登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選擇恰當時機先發制人,那麼完全可能阻止他們的行動。”

“世界的正義之源”

2002年標誌著一場持續30年之久的爭執落下帷幕。這場爭執的開端是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上的慘敗。鮑威爾曾經參戰,是那場戰爭的象徵。在他看來,那是一場令美國人蒙羞的戰爭。鷹派的解釋則完全不同:戰爭的失利是因為政治上缺乏堅強的意志。他們以里根為反例,里根將數百億美元投入軍事計劃,從而引發了蘇聯的解體。第一次海灣戰爭亦是同樣的道理。在切尼和沃爾夫維茲看來,美國過早地停止了軍事行動。沃爾夫維茲當時在五角大樓任切尼的副手,從那時起,他就力爭華府對伊進行軍事幹涉,以避免薩達姆摧毀北部庫爾德人和南部什葉派的反政府勢力;鮑威爾對此表示反對。老布什的裁決對薩達姆有利,任由伊拉克的直升飛機和特種部隊屠殺成千的反對派。沃爾夫維茲和他的支持者認為,把薩達姆留在臺上的決定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