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在五角大樓內,拉姆斯菲爾德被認為是“公司總經理”,沃爾夫維茲則是“戰略制定者,為他出謀劃策。”

他們的一位親信溫·維伯稱“沃爾夫維茲是制定戰略、政策和實施方案的大腦。”遊人批評說,國防部長事實上完全受其副手的影響,拉姆斯菲爾德個人對巴以衝突的態度是極其堅決的。2002年8月8日,國防部長在五角大樓開會時提及“所謂的被佔領土”,他解釋說那都是1967年對以色列開戰的國家丟棄的地盤。他又補充道:“以色列人在這些所謂的被佔領土上建立了多個猶太人定居點,這些領土來源於他們贏得的戰爭……以色列人曾將多塊所謂的被佔領土拱手相送,但另一方不接受。”

鷹派中的異類

在拉姆斯菲爾德、切尼和布什看來,沃爾夫維茲的權威是無可置辯的。早在1979年,沙漠風暴行動發生前12年,作為五角大樓年輕的分析員,沃爾夫維茲秘密地撰寫了一份報告,分析海灣地區存在的威脅。他當時就指出伊拉克可能危及鄰國安全、危害美國利益。

鷹派中的異類是國務卿鮑威爾。沃爾夫維茲曾對一位親信表示自己之所以會接受五角大樓的第二把交椅,目的就是為了監視和削弱鮑威爾。

雙方的對抗毫不容情,好在還沒到要置對方於死地。

一位官員提及鮑威爾時說:“他過於謹慎,謹慎到放棄一切大膽的選擇,儘管這些選擇非常有理。”

“謹慎並非壞事,”鮑威爾反駁說,“我認為那是一種美德。如果謹慎是如此可怕的缺點,我敢肯定多年來與我共事的高層官員們不會把我留在身邊。”

鷹派翻出鮑威爾的舊帳:上一次海灣危機期間,地區局勢日趨緊張,鮑威爾卻拒絕向該地區派遣軍艦巡邏。派遣軍艦是要給薩達姆傳遞的一個明確訊號,表示美國的決心。這一舉措或許能夠避免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當時,對鮑威爾的決定反對最為激烈正是沃爾夫維茲。

隨後,鮑威爾希望在派兵前能夠延長對巴格達的政治和軍事制裁。最後,在地面部隊開始行動5天之後,不斷有情報顯示薩達姆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中已經有一半士兵撤退,鮑威爾卻因為擔心美國顯得“過於魯莽”而反對轟炸這些部隊。從2001年9月開始,頗具影響力的《標準週報》主任威廉·克里斯托爾寫到:“儘管鮑威爾進行了抵制”,老布什仍然發動了戰爭。

那位當年揭露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鮑伯·伍德沃德報道說,早在1993年克林頓執政時期,面對塞爾維亞人對穆斯林的大肆屠殺,身為總參謀長的鮑威爾就已經在向波斯尼亞派遣美軍一事上表現得謹慎和遲疑。鮑威爾認為,與海灣戰爭期間一樣,要干涉必然要派遣大規模的地面部隊,而美國輿論不會支援士兵冒著生命危險捲入這場在他看來“無法解決”的衝突之中。十年後,波斯尼亞恢復了和平。

鮑威爾的態度引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奧爾布萊特的不滿:“總是說我們軍事力量超級強大,光說不用的話,養這樣一支軍隊有何意義呢?”

對布什及其幕僚們而言,克林頓年代使美國蒙羞。某次在白宮開會時,鮑威爾堅持對伊拉克採取溫和剋制的方式,取得所有盟國的支援。拉姆斯菲爾德的回答是:“科林,你不是在為克林頓工作。”

國務卿的陣營隨即反駁,他們刻薄而準確地指出,那些一心要對伊拉克開戰的人自己從未有過戰爭經歷。鮑威爾去過越南,儘管實戰不多;切尼、沃爾夫維茲、白宮秘書長安德魯·卡特、總統顧問卡爾·洛夫統統逃了兵役。布什的服役地點也遠離戰場,在德克薩斯國民衛隊,後者被戲稱為“抵禦俄克拉荷馬侵略德克薩斯的最後一道防線”。

“軍師切尼”

從國外看美國往往會犯重大錯誤。歐洲人認為鮑威爾和鷹派的鬥爭不相上下(或者說歐洲人希望如此)。而事實上,雙方的對抗從來就不是平等的。鮑威爾背靠外交部,而外交部的官員們長期以來一直士氣低落、缺乏動力。每當涉及敏感問題,他們總得讓位於白宮和五角大樓。甚至連鮑威爾身邊都被安插了鷹派人物,如約翰·伯頓,負責國際安全和軍控的副國務卿,他是由副總統切尼直接任命的。

隨著五角大樓份量的增加,不平衡仍在加劇。五角大樓的預算創了歷史最高紀錄:4千億美元,這一數目超過名列其後的25個國家軍費的總和。

然而,軍事首領們仍顯得擔憂。美國中央司令部負責人湯米·弗蘭克斯在4個月期間與布什會面多達20次。弗蘭克斯和鮑威爾一樣生性謹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