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肯定的意思外,還有否定的意思。在否定工業化的弊端的過程中,後現代與前現代有某種否定之否定意義上的肯定關係是不足為奇的。後現代經濟與原始經濟最大的“同”,就在於價值的非同質化、非一元化。原始經濟是自然神秘的超一元化,後現代經濟是個性化的多元化。 。。

第二章 後現代經濟——交換(8)

由於同一個效用可以對應多個價值,原來“一元等於一元”的等價交換就出現了問題。在圖2…2“後現代交換的元問題”中,現代性的規範是,在埃奇沃斯方盒中的交點X上,交換雙方達成交易。如果這個點是在K集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會被認為是違背經濟人理性的,是不經濟的。但在後現代經濟,如高科技“禮品經濟”中,一元價值與一元效用不對等,可以是一種常態,是“經濟的”。後現代經濟的交換論,並不否認在X點交易的合理性,但它更看重的是多元化價值領域的交換問題。

價值論上的爭論

這個問題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價值論方面的爭論由來已久,幾乎與主流經濟學的歷史一樣長。這裡的“門道”,在於價值的定義不同。主流經濟學自馬歇爾以後,已不再有“主觀價值”這樣的概念。他們說的效用價值,實際上也是客觀的價值,其價值可通約就是其客觀性的表現。而“主觀”價值,既不屬於使用價值,也不屬於交換價值,而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之外的第三種價值,它具有不可通約性,是標準的個性化價值。

把個性化價值稱為“主觀價值”,其實並不確切。被稱為“主觀價值”的這種價值,最大的特點是“以人為本”的價值。也就是說,其價值不是驗在功能(效用)上,也不是驗在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上,而是驗在人體上(所以叫體驗)。因為人體總是一個一個的,人體又是有感*覺的,所以常讓人混同於“主觀”這個概念。

對於這個第三價值,邊沁稱之為快樂,帕累託稱之為福利,鮑德里亞稱之為象徵價值,卡尼曼稱之為體驗效用,布瓦索稱之為資訊價值。我認為,用“意義價值”這個詞概括性更強,所以我下面會用意義價值這個概念,與上面那些概念指的是同一回事。意義價值存在於波普爾所說的世界三之中。

相對於交換價值,意義價值代表著人性的不同方面。交換價值代表人性的本質的一面,意義價值代表人性的高階感性的一面(使用價值代表人性的初級感性的一面),它們共同構成完整的人。如果把生產當成彼岸,消費當成此岸;那麼交換價值是離岸價,意義價值是到岸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人的平均價值構成離岸價,而人的自由勞動時間、人的個性化價值構成到岸價。以人為本,是以此岸之人為本,也就是以具有人體的人為本,以感性的人、活生生的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回到人本身這個“岸”上;而彼岸代表人的本質,代表著人的社會化的方面。因此,它是不帶人體的人,經濟學上叫做經濟人,或經濟人理性。當然,這裡的離岸價也構成到岸價的一個部分。因為人本之人,人的感性存在,不能脫離人的本質而單獨存在。人的復歸,就是指人的本質向人的存在復歸,而不是單指人的存在。

工業化在人性上的歷史侷限性表現在,以為解決了社會化問題就船到碼頭車到岸,不考慮具有人體的人其差異性和個性的價值所在。然而,有錢不快樂也是白搭。經濟發展了,人民不滿意也不算數。資訊化價值觀的歷史進步表現在,光有交換價值(有錢)還不算到頭,要有意義價值(快樂)才是歸宿。要拉離岸異化之人,“回頭是岸”,回到人本身。

至於計量收費的事,是個小case。馬歇爾那時沒有解決快樂測度方法問題,不等於現代人不能解決。當然,不是去測什麼“多巴胺”、“腎上腺素”,而是採用一種叫錨定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的期望理論為此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這種方法目前在美國流行的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中已成為主流方法。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後現代經濟——貨幣(1)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對於貨幣論來說,表現為堅固的華爾街正在煙消雲散,而各種虛擬貨幣正在出現。一方面是美國金融危機,將貨幣與信貸的矛盾充分暴露出來;另一方面是新興的網際網路增值服務,正在出現哈耶克所說的“貨幣的非國家化”。

當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後,新的貨幣世界將是什麼樣子?

未來的線索就在今天的現實中。我們看到兩種虛擬經濟正在相互競爭引領貨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