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用以提高利潤,迴避價格或服務競爭。
有人或許認為,經濟學跟時間問題沒什麼聯絡。實際上,時間和經濟學糾纏得難解難分,經
濟學的目標,可以輕鬆地轉化成“幫助人們克服時間不足問題”。問題只有一個:經濟學的答
案,是想方設法往每個小時裡填入更多內容,讓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快。經濟學有一個極
為根本的假設(因為太過根本,所以反而提得不多):更多就更好。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錯
誤。但在我們這個愈發瘋狂的世界,聰明人要懂得,有時候少即是多。
不過,我對經濟學最擔心的是,它把自己弄得迷了路,陷入了對消費的無限制追求。誠如我
們所見,經濟學最初的目標,是幫助人們實現效用—也即個人滿足,主觀上的健康或幸福,隨
導言:日常經濟學(4)
你怎麼說都行—的最大化。後來,由於效用無法測量,它改為集中力量,幫助社會最大化商品
與服務的生產及其消費。從這一刻起,經濟學迷了路。於是,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專業:鼓吹
消費主義為人生的至高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可以犧牲其他所有社會或精神上的追求。
環首四顧,想到經濟學家們如此精確地道破了我們時代的心境,你或許可以原諒他們。如今
我們對消費的熱愛是如此真摯投入,家庭的支出居然超過了收入—我們的存款成了負數。我們
好多人加班加點地掙錢買東西,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幸福。即便如此,我也懷疑,經濟學家
對消費的痴迷,不過是因為他們看穿了驅動我們的力量到底是什麼。仔細看看我們買的東西
你就會明白,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並不只是“東西”。
一輛開了10年的豐田,照樣能安全可靠地把我們從甲地送到乙地,可要是我們買了一輛嶄新
的歐洲車,我們想要的不光是速度更快,行駛更平穩,坐著更舒服。那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
麼呢?社會地位。我們是想暗示(炫耀)自己在社會階層裡的優越位置。看看我們在衣服、
娛樂上花的錢,看看我們送孩子去的私立學校,看看我們選擇居住的房子和社群等等,你會
發現,除了功能,我們還想要買到地位。當然,大多數炫耀優越地位的東西,只可能來自價
格很貴的品牌和款式—(非正統)經濟學家稱之為“地位商品”。
對這種透過消費暗示地位的做法,大多數傳統經濟學家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