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玄奘有著無比信心,認為玄奘完全有能力戰勝全印度的高僧,絲毫不擔心失敗;
第二,利用辯經大會的機會徹底鬥敗那些攻擊大乘佛教的流派,讓他們不再沒完沒了的攻擊大乘,宣揚大乘教義;
第三,在古印度,王權與神權密不可分,讓大乘佛教成為宗教界的主流正統,也有利於鞏固戒日王在印度的統治,讓更多的國家臣服在自己腳下。
這個決定很刺激,也很危險……玄奘是戒日王的全部籌碼,留學十年積累起來的聲望地位則是玄奘的籌碼。成,則將迎來留學生涯的另一個高峰;敗,就意味著前功盡棄甚至身敗名裂。
然而,玄奘依然沒有絲毫畏懼和猶豫,命運總是無奈的,而他選擇了坦然。
從這一刻起,一位來自東土大唐的異國高僧,已然擔起了維護那爛陀寺聲望和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地位和聲譽的重任!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春,曲女城迎來了浩浩蕩蕩的辯經隊伍:戒日王帶著那支得勝歸來的大軍在南岸,鳩摩羅王帶著兩永珍在北岸,恆河上還有數萬艦船,一路上鑼鼓齊鳴、曲樂連天,足足走了九十天!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恆河成了全印度關注的焦點,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