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看作聖河。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古印度最著名的兩大史詩,是在長達數世紀的時間裡在民間口頭流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括了許多各具特色的詩篇和大量民間口頭創作,成分繁多、內容龐雜,是印度後世各類文學藝術創作汲取素材的重要來源。在這當中,《摩訶婆羅多》被看成〃歷史傳說〃而《羅摩衍那》則被看成〃最初的詩〃,成為後世詩歌的典範。

兩條聖河交匯的地方,正是缽羅耶伽。當地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兩條大河交匯處的水面顏色深淺不同,這在現在看來並不奇怪,中國古代就有〃涇清渭濁〃之說,甚至同一條河流的主航道兩側都會出現水面顏色不同的情況,可在古代印度,這個現象就被人們看成是神明在此會合的象徵,再加上當地土地肥沃氣候舒適物產豐富,缽羅耶伽也就逐漸成了古印度的聖地,同時也是重要的宗教浴場之一:古印度人宗教信仰濃厚,他們相信,只要在聖河裡沐浴,就能洗去一切罪惡,如果把沐浴的地點選在兩條聖河的交匯處的缽羅耶伽,效果就會加倍。

印度人直到今天還保留著在聖河沐浴的傳統,從安拉阿巴德到恆河下游另一座重要的城市瓦拉納西,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每天清晨都會聚集在恆河沿岸。恆河發源於印度北部旁遮普喜馬拉雅山,流經整個印度北部,長久以來都被視為〃聖河〃。根據印度教傳說,恆河是印度的〃聖母〃,而取自河中的水更是被教徒視為聖水,成為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之物。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脫光衣物在河水中浸泡沐浴,意在洗去罪惡,以求神明賜福。教徒們死後,骨灰也會被撒入河中,以期修成正果,一些地方甚至不顧禁令直接將死屍倒入河中。此外,恆河兩岸每天還會向河中排放上億噸汙水,今天的恆河早已不是玄奘看到的那條清澈明淨的〃聖河〃,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汙水河〃。據印度衛生部門統計,經常在恆河中沐浴的人有40%~50%人會患上面板病和胃部疾病。儘管如此,虔誠的教徒們依舊在河中浸泡、沐浴,甚至還會喝下一兩口發黑的河水。

那麼當玄奘來到這裡的時候,他又看到了哪些獨特的景象呢?

第一種,沐浴。這應該是最普遍、最普通的一種群眾性行為,大家沒事就拖家帶口來聖河洗洗澡、擦擦身,就像希臘傳說中的海神忒提斯提著剛出生的阿喀琉斯的腳踝倒浸在冥河裡,好讓兒子在神水的沐浴下祛百病刀槍不入一個想法。

第二種,自殺。兩河交匯的地方神明聚集,無疑是最佳自殺昇天尋求超脫之處。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百計的人來到缽羅耶伽,焚香沐浴,絕食七天,然後抱著沙袋大石頭鐵塊之類的東西沉河自殺。

第三種,修煉。有的人覺得沐浴洗澡效果不好,也不夠虔誠,溺水自殺又太急功近利,所以外道們(外道,是佛教徒對非佛教徒的統一稱呼)選擇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辦法在此修行。

修行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容易,豈不是人人都能修行?想要修行,就必須先在樹林裡砍樹,把大樹砍斷後砍掉枝葉,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接著把樹幹抬到河邊,鋸成長短不一的木樁,然後派人下水,找到合適的地點之後,就在河面上打下一根長木樁,然後在這根長木樁旁再豎一根矮一點的……兩根木樁都必須露出水面。每天天亮,外道們就從岸邊涉水爬上這一對一對的木樁,一隻手抓住高柱子,一隻腳踩住矮柱子,另一隻手和另一隻腳凌空張開,整個人抬頭挺胸腰板伸直,面孔還要對著太陽的方向……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外道們就面朝東方;正午,太陽昇到天頂,外道們也跟著仰面朝天;傍晚,日落西山,外道們繼續追隨夕陽……整個過程中,所有修行者的身子就會以一隻手抓住的高柱子為軸心慢慢旋轉,日出日落,象徵著天人合一、往生輪迴,長時間修煉,不但能強身健體,還會讓精神得到昇華。

印度素來以歌舞聞名,這種修煉方式所展現出來的形體美感,就融入了舞蹈的元素;可以試想一下,當幾十上百名外道以同樣的姿勢同樣的節奏迎著太陽在河面上緩緩旋轉,這是何等奇特而壯觀的景象啊!

當然,也有人轉到中途跌落聖河,在外道們看來,這就是昇天,超脫了。相傳,最虔誠的信徒不論颳風下雨每天都會來河上修煉,幾十年堅持不懈,直到落水昇天。

離開了沐浴在兩條聖河光輝下的缽羅耶伽國後,玄奘一行來到了僑賞彌國。玄奘到達的時候,佛教在當地已經衰落,外道勢力大為興盛,然而玄奘依然記錄了這個國家,因為這裡曾是護法菩薩降服外道一舉成名的地方,而護法菩薩,